贝因美"辉煌不再":上半年奶粉业绩下滑,电商毛利率下跌4.6%,市占率跌至第十

婴童网

原标题:贝因美"辉煌不再":上半年奶粉业绩下滑,电商毛利率下跌4.6%,市占率跌至第十

贝因美"辉煌不再":上半年奶粉业绩下滑,电商毛利率下跌4.6%,市占率跌至第十

出品丨搜狐财经

作者丨 张佳宇

编辑丨李文贤

作为“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昔日辉煌已不再。

今年上半年,贝因美交出了一份看起来不错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贝因美上半年实现13.76亿元营收,相较于上年同期下滑1.72%;净利润同比增长3.04%至4421.7 7万元。

整体来看,贝因美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在基于2022年同期较低的数据的同时,主要源于销售、管理等费用的降低。

向来注重营销的贝因美,正在压缩广告费用。

今年上半年,贝因美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99%至4.08亿元。其中,仅广告宣传销售费用一项,今年上半年就减少了1821.04万元,同比压缩幅度高达34.23%,主要系广告投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此外,贝因美的财务费同比减少56.73%至1092.20万元,主要为本期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同比减少所致。

贝因美的奶粉产品在2022年全年实现了同比7.55%的增长。

但2023年上半年,奶粉类产品同比下滑0.8%至11.81亿元;同时,奶粉类产品的销售量也减少了近4%。

贝因美的渠道建设仍在持续中。搜狐财经走访线下市场发现,相较于飞鹤、君乐宝等品牌,贝因美在北京母婴连锁店内主推“特配”奶粉,爱加、可睿欣等大单品在线下母婴店内难寻身影。

贝因美在2009年曾以8.2%的份额居于国产奶粉第一。但从目前的市场份额看来,贝因美已跌落至行业第十。

经销商收入下滑近四成,电商渠道收入增长19%

贝因美渠道端的建设的仍在持续。

贝因美此前表示,公司正持续梳理优化渠道,对华润、孩子王、沃尔玛等大型商超渠道也正在进行了主动梳理调整;在渠道重建、体系重构,已取得明显成效。

报告期内,贝因美主要通过经销商、直供客户、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销售。

今年上半年,除经销商、总承销商收入同比下降双位数外,贝因美在其他渠道的收入均录得增长。

具体看来,上半年,经销商渠道为贝因美带来约2.99亿元收入,同比下滑39.90%;总承销商带来的收入同比减少18.58%,录得2.02亿元。

而其他、直供客户渠道的收入增速最高,分别为贝因美贡献约6974.02万元、2.15亿元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504.14%、202.80%;同时,包销商收入也同比增长25.23%至2.46亿元。

此前,贝因美曾宣布大力推进直供体系、削减经销商层级;但目前看来,在渠道方面,贝因美依赖于经销商。

从各渠道的收入结构来看,收入占比最高的仍为经销商渠道,其次包销商和电商渠道。

上半年,经销商收入为贝因美带来约23.42%的收入;而包销商、电商渠道、直供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32%、19.06%、16.90%。

贝因美主要通过贝家商城、京东、天猫等平台进行产品销售。

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在电子商务渠道实现2.4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8.87%。

但电商渠道收入的提升,也给贝因美带来“烦恼”,贝因美电商毛利率同比减少4.63%。

奶粉业务收入降0.8%、销售量减少4%

奶粉类产品、米粉类产品、其他类产品构成贝因美的主要营收来源。其中,其他类产品主要为其他婴幼儿辅食。

除米分类产品收入增长外,贝因美的奶粉类产品和其他产品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看来,2023年上半年,奶粉类产品为贝因美贡献了约11.81亿元的收入,同比下滑了0.8%;但2022年全年,贝因美的奶粉类产品收入实现同比7.55%的增长。

同期,米粉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70.29%至1826.76万元;其他类产品贡献营收1.767亿元,同比下降12.85%。

奶粉类产品依旧为贝因美的第一大营收来源,上半年为贝因美贡献85.83%营收,在总收入中占比超八成。

而米粉类产品、其他类产品则分别在总营收中占比1.33%、12.84%。

作为“奶粉第一股”,贝因美于2011年登陆深交所。

目前,贝因美主要从事婴配方奶粉、营养米粉和其他婴幼儿辅食、营养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拥有“贝因美·爱加”、“可睿欣”、“菁爱”等大产品。

从产品销售量及库存量看来,作为贝因美的主营业务,奶粉在今年1到6月的销售量约为1万吨,同比减少3.75%;但其库存量也同比减少24.45%至1514.43吨。

米粉在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增加111.66%至291.41吨,库存量同比减少了66%。而其他产品的销售录得下滑,今年同比减少83.77%,但库存量却同比增长了33.38%。

贝因美对此解释称,米粉类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同比上升30%以上,主要系本期定制米粉订单量增长较多所致;其他类产品本期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均下降 30%以上,主要系受产品销售结构需求变化所致。

广告宣传费同比下滑超三成,负债率升至60%

2023年上半年,贝因美的综合毛利率为43.79%,较上年同期微降0.06个百分点。

贝因美也在中期财报中称,毛利率微降,主要由于品类结构因素影响,部分高毛利品类销售较上年增长,导致毛利率同比上升0.34百分点;但受产品的销售折扣影响,相应的毛利率同比下降 0.05百分点;此外,部分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

向来注重营销的贝因美,也在压缩广告费用。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广告宣传费的同比减少超三成。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因美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99%至4.08亿元。其中,仅广告宣传销售费用一项,今年上半年就减少了1821.04万元,同比压缩幅度高达34.23%,主要系本期广告投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而贝因美的财务费用也大幅下降,上半年同比减少56.73%至1092.20万元,主要为本期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同比减少所致。

债务压力一直是贝因美的“顽疾”。

截至今年上半年,贝因美的短期借款为9.96亿元,有息负债为10.46亿元。但贝因美账面上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有7.07亿元。

贝因美在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7.8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几乎为货币资金的3倍。

截至2022年上半年,贝因美的资产负债率为54.13%。

债务压顶之下,至2023年上半年,贝因美的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9.02%。

北京线下主推特配奶粉,昔日“一哥”跌出行业前五

2023年中期财报显示,贝因美的门店销售终端占比超过10%。在北京市场,贝因美线下的婴幼儿奶粉产品一度“踪迹难寻”。

搜狐财经随机走访北京母婴店、物美等商超发现,相较于飞鹤、雀巢等品牌的普通婴幼儿奶粉铺满货架,贝因美旗下的“爱加”、“可睿欣”等大单品并未出现在店内,陈列的产品主要为贝因美的“特配”奶粉,且该类产品主要在乐友孕婴童内售卖。

(北京某商超内婴幼儿奶粉产品货架)

在物美超市中关村店内,含爱他美、飞鹤、惠氏、伊利等品牌在内的婴配粉均有销售,但货架上并无贝因美的身影。

北京海淀区一家乐友孕婴童店内,贝因美 “贝新尔”(净含量为400g/桶)售价218元,该产品主要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等特殊医学渠道。

此外,贝因美其他的特配奶粉,如贝因美无乳糖(400g/桶)、昔倍护营养补充剂(净含量50g)的售价分别为198元、588元。

“(相比普通婴儿奶粉)特配奶粉购买人数不是很多,一般买这种产品的有选择贝因美,也有选择雀巢(特配奶粉)的”,该店员告诉搜狐财经。

在提及店内为何没有贝因美的普通奶粉产品时,该店员表示“不太清楚”,同时也称 “奶粉确实不好卖了”

数据显示,叠加出生率下滑、奶粉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复苏缓慢等因素之下,近年来,奶粉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2年,中国出生率再创新低并下跌至0.677%。浦银国际研报认为,出生率维持在低位无疑将继续给婴幼儿奶粉的市场需求与终端动销带去负面的影响。

目前,贝因美婴儿奶粉的线下销售主要集中于江浙、湖南、广东等市场;而在北京,贝因美线下销售的大多是特配奶粉,普通婴儿奶粉踪迹难寻。

搜狐财经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搜索发现,贝因美“爱加”、“可睿欣”、“菁爱”等婴幼儿奶粉在西安、天津、长沙、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母婴店均有售卖。

在长沙地区,贝因美爱加1段婴幼儿奶粉(900g/罐)售价为218元,仅有新生孕婴、咿呀母婴、贝嘉伊连锁销售;而飞鹤的星飞帆除在前述该母婴连锁售卖外,还在孩子王、麦德龙、卜蜂莲花超市、Ole精品超市、盒马鲜生等渠道销售。

近年来,在业绩不佳的同时,贝因美也在拓展全生命周期产品。

贝因美官网显示,除婴幼儿奶粉的核心产品外,贝因美也将旗下业务延伸至婴幼儿辅零食、成人奶粉及营养品、母婴用品和母婴服务等领域。

(2022年我国配方奶粉市场份额-按零售额排名 / 图片来源:交银国际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在2009年曾以8.2%的份额居于国产奶粉第一。但从目前的市场份额看来,贝因美早已跌出市占率前五名。

根据交银国际及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配方奶粉市场份额前五分别为飞鹤、伊利、达能、雀巢、君乐宝,贝因美以1.6%的市占率居于行业第十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