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2个月10天大了,一个生命从母体中出来,降临在这个复杂的物质世界里。这个世界蕴涵着复杂的关系,复杂的心态,复杂的意识形态,而婴儿对此一无所知,他仅仅带着巨大的生命动力来到世界。母亲,是他与世界联系的纽带。
在知道母亲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之前,他首先需要时时看到母亲,触摸到她,嗅到她的气味,听到她的声音,得到她的关注;痛苦时需要母亲迅速来到他的身边,帮助他,使他舒服。孩子能经验到这世界是安全的、好的,他便会将此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母亲之外的环境中去。
原本,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不离开孩子,孩子永远在母亲的视线内,孩子的呼唤妈妈永远都能及时地回应;等到孩子长大些了,探索的范围更大,孩子需要的时候,也能在妈妈劳作的地方找到妈妈,不会产生离开妈妈的焦虑,直到他有足够的能力,不再时时依赖母亲的呵护。母子的分离,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但现实是,目前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必须去挣钱,要生存;或许,我们有的人自我也没有成长好,在刚刚获得自由的时候我们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她需要和接替妈妈的外婆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在新的依恋关系建立之前,与妈妈的漫长分离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孩子在不安中来到这个世界: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初生婴儿的感受:从一个成长了40周的、温暖湿润的子宫,骤然来到冰冷空旷、且没有液体覆盖保护自己身体的世界,其转变之大,就好比自己一觉醒来,发现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自己用惯的语言已失去功用,不但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也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自己手脚协调似乎出现了问题,视力也有一定的障碍……
面对转变,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安。对初生婴儿来说,他所面对的不安如果不能消除,那么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将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些事情会加重小宝宝的不安:
饥饿时得不到喂哺;
尿湿时没有人理会;
他表达感受的时候没有人应和;
寂静冷漠没有色彩的人际环境。
得不到爱与呵护的小宝宝:
怀疑自己的能力;
怀疑自己的主动参与是否值得有回报;
进而加深对这陌生世界的无助感;
减弱孩子的适应能力;
学会了放弃,变得消极。
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仔细照顾你的宝宝,饿了就喂,哭了就抱,勤换尿布。
让宝宝醒着的时候,能看到妈妈的脸。(宝宝这个时候的视力还不好,最好的距离是20-30厘米。)
多跟宝宝肌肤相亲,多抱宝宝,用婴儿背巾背在身上是很好的办法。
给宝宝按摩身体,多接触、抚摸宝宝的肌肤。
多跟宝宝说话,把你的爱说给宝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