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1岁7个月零6天了,宝宝为什么大喊大叫?
宝宝在爸爸妈妈面前大喊大叫,或发脾气,或摔东西,这不是宝宝性格有问题。当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低于实际思维能力时,宝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会急得喊叫,甚至会急得大哭。另一方面,宝宝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父母注意力。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训斥宝宝,蹲下来和蔼地与宝宝交流,表示出对宝宝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宝宝说:“妈妈知道,宝宝想告诉妈妈一些事情,但宝宝还小,不能说出宝宝想说的话,不要急,慢慢来。”爸爸妈妈也可试着理解宝宝的意图,问宝宝是不是想和妈妈说这个意思呀?或许宝宝没有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此时对宝宝来说,爸爸妈妈说话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的态度。只要宝宝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和理解,就足够了,宝宝就能安静下来,就没有挫败感。
协调注意力的能力
协调注意力的能力,是指宝宝一边与小朋友玩玩具,一边听妈妈讲如何玩,并在妈妈指导下进行练习的能力。宝宝需要听妈妈讲话,看妈妈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妈妈配合,这是宝宝学习知识的基础。如果宝宝缺乏协调注意力的能力,就很难一边听妈妈讲,一边看妈妈如何做,一边按照妈妈的示范去做。
理解位置和时间
一岁七个月龄的宝宝,对“里”和“外”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室内和室外的界定,父母或看护人常常会对宝宝说,我们去外面玩,我们回家里玩吧,宝宝把屋子以外的地方都当作外面。宝宝对里面和外面的理解仅限于此。宝宝要做的事,如果妈妈说明天再做,宝宝似乎能听懂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还不能理解时间概念,也不会推算时间,更不能意识到明天是什么时候。到了明天,宝宝不会记起昨天妈妈说的话,更不能意识到妈妈昨天说“明天再做的事”就是在当下的今天。但宝宝能够明白,妈妈拒绝了这件事。“听话”的宝宝可能会听从妈妈的安排,不再闹着要做这件事了,“不听话”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妈妈的拒绝而哭闹。
对物品的深入认识
宝宝对父母经常使用的物品会有更深的认识,如同“睹物思人”。比如,爸爸总是打着领带,当宝宝看到另一个打着领带的人时,会叫爸爸。如果妈妈不理解宝宝的意思,会以为宝宝认错了爸爸。其实,宝宝之所以把别人叫爸爸,是因为他在别人身上看到了爸爸也打的领带,想起了爸爸。宝宝或许还想告诉妈妈,爸爸也有这样的东西。这是宝宝记忆和联想能力的体现。宝宝开始记忆家中东西所放的位置,这有赖于宝宝对空间概念的理解,有赖于对事物存在的认识。这个月龄的宝宝还不能从概念上理解这些,对家中东西的记忆,主要靠的是熟悉程度和机械记忆。当宝宝真正理解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有了对看不到的东西空间想象力时,宝宝就不会因为看不到妈妈的身影而哭闹不安了。
对所见东西的联想记忆
宝宝记忆力增强,开始记忆事情的经过,并能通过联想表达他的记忆。比如爸爸妈妈总是在双休日带宝宝到动物园或游乐场去玩,宝宝就记住了,当爸爸妈妈都不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带他去动物园或游乐场。如果哪个周日没去,宝宝可能会表示疑问。当宝宝还不会运用语言和父母交流时,宝宝不会向妈妈发问:为什么不去动物园呢?但宝宝会有所行动。如果每次去动物园都要带上某种东西,宝宝就会拉着妈妈,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如果宝宝不知道这个东西放在哪里,也不会发问,宝宝就会以其他方式提醒爸爸妈妈要去动物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