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4岁7个月13天。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这么反感妈妈再生呢?原因有很多,但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宝宝敏感的心态在作怪。
1. 敏感的心让宝宝害怕失去疼爱
因为现在大多数小孩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小皇帝”。宝宝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统领”这整个家庭。小小年纪的他们也想到,如果自己多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话,会意味着什么——家庭的中心将会转移到弟弟或者妹妹身上,自己只会成为“陪衬”,甚至将来,自己也会成为弟弟或者妹妹“统领”的对象……想到这里,宝宝还会喜欢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吗?
其实,宝宝会想这么多的假设,很多都是因为他们处于心理敏感的阶段。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宠爱,但他们又不会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所以他们只选取哭闹和厌恶弟妹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安。这时父母必须善于理解宝宝想表达的内容,表示自己对宝宝的疼爱并不会减少,但也不能对宝宝过分娇纵。
2.不经意的言语伤害了宝宝敏感的心
4-5岁的宝宝处于比较调皮的阶段,平时爱嬉戏打闹,蹦蹦跳跳,房间的地板上全是他的玩具,玩了也不收拾;墙上都是他乱画的“大作”;沙发的弹簧也被他跳坏了;家里的杯碟也被他摔坏了不少;周末想睡懒觉的时候总是被他嘈醒;上街总是嚷着要买玩具、吃雪糕……
面对这个“小恶魔”,各位爸爸妈妈有没有说过:“你再调皮,我就不要你了!”“我把你卖个人口贩子”等等“恐吓性”的语句?这些“恐吓性”的语句看似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是假的事情,父母是不可能这样做的。但4-5岁的宝宝会辨别这些话语的真伪吗?
比起父母就事论事的严厉斥责,宝宝可能会更怕这些“恐吓性”的语句。宝宝虽然小,但他也知道家里是最好的地方,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歌宝宝也会唱。特别处于4-5岁这个心理敏感的阶段,很容易会被父母不经意的言语伤害了,小则哭闹,大则忧郁几天,晚上睡不好、做噩梦,平常不再活泼,做事蹑手蹑脚,害怕自己再做错事,没有了自尊和自信。
如果父母发现宝宝有这样的情况,应该马上回忆是否有向宝宝说“恐吓性”的语句,是否刺激了宝宝。如果确实有说,就应该向宝宝道歉,并对宝宝说明情况,让宝宝敏感的心再次树立一定的自尊和自信,并告诫宝宝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既平衡了亲子关系,也教育了宝宝,实为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