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6岁7个月16天。孩子老是喜欢咬指甲,妈妈屡教不改。这可怎么办?
一、什么是咬指甲
咬指甲是指孩童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动。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趾甲。常见于10~18岁孩童,但也可早至4岁发病。国外报导大概50%的孩童在某一时期会出现这种行动,但随着年纪的添加,发病率降低。至18岁仍有23%的人咬指甲。虽然在5~10岁这个年纪内,发病率无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但在这个年纪以上,则男性咬指甲更为常见。在3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几率有这种习性障碍。咬指甲常有家庭倾向。
二、为啥喜爱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重复咬指甲的行动。咬指甲是孩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孩童,男女均可发病。大都孩童随着年纪增加咬指甲行动可自行不见,少量固执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动比方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患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有些小儿因为仿照别人而构成。拥有内向、灵敏、焦虑本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有些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乃至咬坏指甲周围的肌肤,少量小儿还咬脚趾甲。有些孩童常伴有其他行动疑问,如睡觉障碍、多动、焦虑、严重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表现固执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动。
三、纠正孩子咬指甲的办法
1、通常疗法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纳打骂或赏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况加剧。其次,要积极寻觅导致紧张和担忧的要素,并及时改进孩童的生活环境,培育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应给孩子定时修剪指甲,避免指甲感染和表皮损害。
2、心理疗法
首要选用行动约束和正面引导。所谓行动约束,即当儿童咬指甲时,爸爸妈妈应耐心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浅笑或夸赞的口吻表明赞允,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导,则是对帮助的年长儿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动障碍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需经过自个的尽力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另外鼓励患儿多参与团体活动和野外训练,发挥自个的潜能,推进身心健康发育。
咬指甲癖的医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效的,矫治过程需较长的时间,故家长不光自个要有决心,并且还要增强患儿的决心。采取爸爸妈妈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只需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改掉咬指甲癖这一行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