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6岁7个月26天。孩子最近精神一直不集中,老师也反映出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干脆就带着“有毛病”的孩子看神经内科。有些家长过分紧张,将一些无病理含义的发生性行动视为反常,心存许多问题:需不需求医治,将来会不会变傻,等等。专家提示,家长要防止走入上述常见的孩童行动反常自我判别误区。
不是一“抽搐”即是癫痫
在国外癫痫中间就诊的患儿中,有10%~20%的患儿被证实为非癫痫性发生。非癫痫性发生,是指一大类时间短的发生性反常行动,不伴有同步反常脑电活动,包含婴幼儿期屏息发生、非癫痫性强直样发生、情理性双腿穿插发生等,医师若能调查到1~2次发生,一般确诊不难,必要时可做录像脑电图监测,发生时脑电图无反常放电。
这种发生,属正常小儿发育进程中的一种行动,随年纪增大逐步不见,不会影响智力发育,不需格外医治,预后良好,不属于癫痫或惊厥,家长可消除顾忌。至于导致这种发生的缘由,当前还不明白,是不是与小儿气质或心理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讨论。
“梦游症”孩子没那么可怕
梦游症也称为睡行症,指在睡觉中呈现以行走为主的一系列杂乱动作行动,常发生在夜间睡觉前1/3期间中。临床上,有些发生体现与癫痫发生极类似,当前,多导睡觉监测查看是其最重要的鉴别办法。约15%的5~12岁孩童,至少有过1次梦游的阅历,大多数在青春期后自行不见。
梦游症孩子大有些是不需格外药物医治,应要点对患儿家长和孩童进行睡觉安康教学,家长应让孩童在松懈、开心的情况下入眠,家长本身防止过于严重,避免给孩子形成惊骇和不安。如让孩子树立良好的睡觉和睡前习惯、保持规则的睡觉作息时间、设置良好的睡觉环境和饮食习气等,确保患儿夜间睡觉环境安全,以防意外损伤,如碰伤、跌倒等。对频频发生的孩童,可遵医嘱用些安靖等药物。
孩子真是“多动症”吗
医师门诊时,常常有家长征询孩童多动症的问题。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对确诊多动症早有严厉的测验规范,学龄前孩童即使发现有“多动症倾向”,也须盯梢调查至少半年,并且须到7周岁才干下结论。
但是,多动孩子为何会与其他孩子有显着区别呢?这里有几个缘由,家长应把握。
首先,孩童注意力的问题。家长应知道,孩童的注意力是一种才能,是跟着年纪而生长,由弱到强的一个发展进程。一般的发展水平为: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7岁15分钟左右,7~10岁20分钟左右,10~12岁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30分钟。
第二,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的问题。家长对孩童问题的担心,一般是从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开始,明显与“多动症”混杂了,这是不科学的。
当前多动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是家长与教师正确对待、精心保养的问题。前期干涉格外重要,培育孩子注意力集中,爸爸妈妈和教师要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要给孩子创建安静宽松的环境,正确引导,如角色扮演、自我表彰等办法,以减少多动症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