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大部分的宝宝都会患上这样的疾病。很多人对腹泻的理解是拉稀、拉肚子,其实腹泻完整的定义是大便性状有所改变或者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只是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所以很多的人都会认为小儿腹泻就是拉稀、拉肚子。一般的小儿腹泻只要经过细心的调理就能很快恢复,患病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周。但是有些因为情况会相对比较严重,这时候就要及时就诊。宝宝反复腹泻,医院有时也治不好,但是只要停止母乳喂养,宝宝就好转了,这类跟母亲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
宝宝反复腹泻(图)
一是母亲饮食寒凉,易导致乳儿腹泻。婴幼儿吃了寒凉性质的奶水自然就会拉肚子。这种情况,母亲的舌苔往往都是白的,要让母亲的饮食做一些调整,停掉各种寒凉性质的水果、蔬菜,如西瓜、甜瓜、猕猴桃、香蕉、甘蔗、苦瓜、荸荠、冬瓜、丝瓜、空心菜、苋菜、藕、慈姑、田螺、螺丝、河蚌、乌鱼、绿豆、薏苡仁等,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对虾、基围虾、海鱼、洋葱、韭菜等。也可进行食疗,用黄鳝1斤,瘦猪肉半斤,葱2根,姜一块,蒜一头,再放入少量的八角、桂皮、料酒、盐、酱油、醋、糖一起红烧。这道菜不但能补血补肾,还能祛除肾寒暖胃肠,每天吃一次,母亲坚持吃半个月,孩子的慢性腹泻自然就会好转。以后母亲每周吃2-3次,不但对宝宝有好处,就连自己也会脸色红润,腰酸背痛的情况都会得到缓解。
二是风寒型腹泻。这种因受凉引起腹泻的孩子,大便稀薄如泡沫,色淡,臭气少,伴有肠鸣腹痛,或同时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这种类型的腹泻一是喂奶的母亲本人受凉感冒传染给宝宝,二是宝宝自身受凉引起拉肚子,所以这时宝宝和母亲都要进行治疗。喂奶的母亲受凉感冒时最好不要吃感冒药,用食疗和自然疗法就能有效治疗受凉感冒。母亲可用艾叶煮水泡脚。在药店买一些艾叶,取一小把加水在锅里煮10-15分钟,然后用温热的艾叶水泡脚,泡脚时尽量用深一些的桶,泡到全身出汗,将寒气排出,然后再多喝些温热的白开水。受寒凉较重的可以一天多泡几次,直到感觉全身不再发凉、鼻塞、流清水鼻涕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也可喝生姜红糖水,受寒严重并伴有咳嗽时再加上几头大蒜一起煮水喝,如果汗总是发不出来,可以再加些大葱一起煮,祛寒发汗。很多人受凉后只喝一次姜糖水,认为只要喝了就没事了,事实上在受凉感冒初期,姜糖水要一日喝3次,第二天可以一日2次,第三天临睡前再喝一次,这样才能巩固疗效,彻底祛除寒气。孩子可用艾灸法,取清艾条1-2根,点燃后在宝宝的肚脐至小腹的部位,与皮肤相隔1寸的距离,来回熏10分钟,腹泻次数多的宝宝可以每天熏3次。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效果好,但家长一定要注意弹掉艾条上的烟灰,不能让烟灰掉落在宝宝娇嫩的皮肤上。最好由家人抱着宝宝,并控制宝宝的手脚,使宝宝不能乱动,以防烫着宝宝。
小儿腹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如果宝宝病情比较轻微的话,爸爸妈妈们就不用过于担心,一般通过一些简单的调理,宝宝就能慢慢恢复了。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对宝宝的喂养方式不当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宝宝身体着凉了,也有的是因为宝宝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对于宝宝反复腹泻,有时与妈妈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妈妈的饮食和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妈妈除了需要照顾好宝宝之外,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文章由三优亲子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