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旅行,孩子能收获很多,至少拓宽了他们的心胸。因为能走得很远并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快适应的人,内心一定是有大我的。
儿子还小的时候,我出门旅游时不带他,他很不乐意。我就一句句跟他解释。
我说:“儿子,咱们家没有那么多的钱,所以不能全家人一起去。”
“现在妈妈一个人出去旅游,就等于是你们把我派出去当代表,我会将好看的景色都拍下来,将遇到的有意思的事都记下来。这样回来以后一分享,不就等于大家都去旅游了吗?”
“虽然这次你不能去,但也有不去的好处。因为等未来你自己有钱的时候,你可以顺着妈妈的足迹去走一走妈妈曾经走过的路,这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在这样的对话中,孩子很小的时候记住了两件事:自己挣钱了可以去旅游;旅游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可以和人分享。
然后,程杰 9 岁那年,我又计划着去日韩游玩,这次本来不打算带他去,结果孩子很有“底气”地提出反对意见,他说他投资挣了钱,已经完全可以自费去日韩旅游了。既然这样,我就同意和他结伴出行(不然人家完全可以自己跟团去)。
那次是孩子懂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游。而在那之前,我们家的人早就养成了每年出游一两次的习惯。比如,大概 6 岁半,程杰独自和旅行团到上海旅游,这个故事很精彩,后面我会详细讲;2007 年暑假,程杰买股票挣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自费和两个十来岁的韩国哥儿们去了上海、南京、浙江等地,说是重游江南才子曾经走过的路……这样,我们家的人一年中一定会有大段的时间在旅游。
也许有家长会说:“旅游多费时间啊,玩能玩出什么啊……还不如把钱和时间都省下来给孩子报个什么培训班来得好呢!”
我认为这恰恰是家长认识的一个误区。让孩子多旅游好处多多,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旅游就是“无字之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一个孩子能背着一个小包走出家门,他内心要非常强大,而且因为途中需要主动和人打交道,慢慢他也会成为一个很“通透”的人。因为经历多,他的视野打开了,待人处事会更圆融。
我想能走得很远并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快适应的人,内心一定是有大我的。通过旅行孩子收获的要远比我们认为的多,历练的过程能开阔他们的心胸。
比如,旅行中孩子会学会待人更有善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旅游去坐飞机,都不用别人说需要调座位,看到自己左右坐着的是一起出行的人,马上会主动说:“请你俩坐一块吧,我到那边就可以了。”虽然给人提供便利是很小的善举,但这也是一种善意。
再比如,旅游也是在让孩子学会送出欢乐。我和孩子出门旅游,不管去哪儿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像风油精、清凉油什么的,送给印度或者泰国那些热带地域生活的人,他们很喜欢;还有中国结等小玩意儿给当地孩子,他们也很喜欢。到哪儿都给人送小礼物,即便是给陌生人,这个过程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快乐。我觉得家人旅游中随手带礼物也是一种好习惯,教给孩子的是学会付出爱和分享,更何况出境游的时候我们还代表自己的祖国,随手拿着一些礼物多送人,可以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和大爱。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孩子一定要多做有意义的事儿。
当孩子去做每件事能找到这样做背后有意思的东西,他就会很快乐,这是一种能享受生活的智慧。这个不就是“无字之师”吗?
我自身对旅行带来的好处也深有感触。因为在旅游的过程里,你还能遇到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就像我一直在给孩子和教过的学生们讲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你的人生中认识的“高人”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你的人际圈儿决定了你的人生境界。
结识那些对你人生有莫大助力的人,这是旅行的一个好处。可能在日常生活里,有些人你永远和他都没有一个交叉点。但是,因为旅游,你们遇上了,又因为在旅行中你的心是敞开的,让人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让人很快乐,然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自己在这方面是受益者,所以我一谈旅游就很兴奋。有时候我出国在机场里边坐着没什么事,就主动去跟别人打交道。结果现在我朋友圈的许多“高人”就是在旅行途中认识的,比如三星光电子的一个部长,LG的常务理事,还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等等。
旅游还让我看到了投资的机会。2009 年,我在机场遇到了一位在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商业发达地区创业的朋友,他说日韩企业很早就去印度开办分公司了。所以那年我特意安排了一趟去印度的旅行,当我亲眼看到班加罗尔的繁华后,对投资软件业有了信心,在那里我看到了软件外包的价值,所以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只股票--用友软件,持有一年的收益就超过 30%。
所以,我们说旅游是一种智慧生活方式,这种特殊的历练就是“无字之师”,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家长朋友也许还有疑虑,不放心孩子出行。
本文摘录于《孩子,你的天赋妈妈懂》由团结出版社授权三优亲子网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一旦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父母应该坚信孩子可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