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攻击性强的小孩

婴童网


很多家长都没有想过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盲目认为是宝宝的错,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攻击性的内因以及化解的办法:


原因之一:

家长暴力对待宝宝,宝宝进行模范。当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仅仅是不小心犯大错时,家长经常会很生气,并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制止。这样做会给宝宝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如果别人做的不对,就可以打他。宝宝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实际上宝宝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家长、同伴、电视等中模仿而来的。

对策:家长应该耐心地与宝宝进行交流。一旦发现宝宝的攻击行为时,首先应该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宝宝相应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另外,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讲礼貌和谦让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在生活中,家长也不要一味扮演“永远不会受伤的人”的角色,磕到碰到时,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孩子来关心自己;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心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一种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一定能够有效地减弱孩子的攻击倾向。


原因之二:

当宝宝出现的问题看起来与其家长的性格相近时,大人经常会将其归结为“遗传”的结果而不加阻挠。这样做实际上是替宝宝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长此以往,宝宝就可能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另外,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遗传”,其潜台词就是这种行为是不可改变的,因而不利于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策:宝宝的可塑性非常强。家长要相信教育是能够让宝宝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家长要多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来进行分析。只要家长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原因之三:

当宝宝与伙伴经常发生争斗或者合不来时,大人们经常会阻止宝宝与他们玩。不与同伴进行任何交往,宝宝就不能发展起各种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

对策:家长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与同伴交往。家长在宝宝与同伴交往时,要留心观察宝宝遇到的问题,看看宝宝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或者巧妙地询问宝宝,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发展起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赢得朋友的同时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孩子变得无礼貌 是家长的问题

宝宝不晕车是愉快旅途的开始

这个重要的亲子时光 你错过了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