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健康五项标准都了解吗?

婴童网

2014年11月19—21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学术研讨会以努力践行学前教育新理念来开展充分探讨,切实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我国,最新一次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达13.9%。这表明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符合哪些标准才叫儿童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因此,儿童健康也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容易忽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这是不可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符合哪些标准才叫儿童心理健康?根据研究成果总结,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且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从这定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儿童心理健康的几项标准:第一,智力发展正常;第二,情绪比较稳定;第三,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第四,合群,容易和别人相处;第五,热爱生活。


这几大标准主要供家长们参考。平时家长们在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上,除去标准之外,还应结合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幼儿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要切实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根据华南儿童青少年咨询网首席心理咨询师、广东电视台特约心理点评专家王蓝介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表现为多动、表情怪异、攻击性、自闭症、与外界隔离、不合群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儿童想引起外界和他人的关注,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内心挤压已久的心理情绪,成长因素作用、与他人交流存在障碍等。其中成长因素还包括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两种。


针对这些问题,王蓝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她补充道,首先家长应该多花一些时间跟孩子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用积极情绪来引导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家长尽可能与孩子一起活动。例如通过亲子游戏等活动,加强与孩子的互动,使其明白家长会给更多的关爱。最后,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最好是找专业的心理师咨询。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的经历。可见,如果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能够及时解决,对其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就可以处理好这些心理问题。

【知多D】
常做噩梦或与儿童心理疾病相关


根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相关报道,德国儿科医生莫妮卡•尼豪斯是德国魏玛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曾对6800名十二岁以下儿童进行研究追踪,发现其中的37%经常受到噩梦的干扰。调查人员从这些孩子的父母亲中了解到,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过心灵创伤。


除此之外,她的团队还发现,不规律休息的儿童比有着规律休息习惯的儿童做噩梦的几率高出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做噩梦越是频繁,心理问题越是严重。甚至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莫妮卡•尼豪斯强调,孩子反复做噩梦跟婴儿受到的心灵伤害相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一些心理疾病。她还建议家长应该保证孩子的作息时间,并且养成好习惯,形成一套合理的作息规律,不要在孩子休息的地方放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平板、游戏机等。更不应该在睡觉之前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本文由三优亲子妈妈悦读栏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