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人的精神支柱,所以在很多爸爸妈妈眼里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而据近几年的医学统计上来看,尿道炎的病发率越来越高,通常这种病都是发生在成年人的身上,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很多小孩因为不注重清洁卫生以及混乱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的几率。而患上尿道炎应该及早处理,避免病情加重,所以小孩发现自己身体有不对的的地方应该及早跟父母沟通,家长平时也要留心观察。那么造成儿童尿道炎的原因有哪些?儿童尿道炎应该怎样治疗?
尿道炎大致可分为:
非性行为导致:如代谢异常、外伤精神刺激、过敏、长瘤等。
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导致:进行性行为时,因前后摩擦等动作,把女性自身或性伴侣身上的细菌传播至女方的尿道口,例如因感染淋病双球病菌引起的淋菌性尿道炎。也有由淋菌以外的微生物(如衣原、支原体等)引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
尿道炎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致,因为女性肛门接近尿道口,故大肠杆菌有较高机会自肛门传至尿道。
其他致病原因
1.服用药物——例如服抗生素、消炎杀菌、避孕等药物,会同时杀死害菌和益菌,没有益菌的牵制,导致尿道炎的细菌有较大机会繁殖衍生。
2.月经周期前后——身体抵抗力较弱,较易受细菌感染。
3.压力——会令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较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4.忍尿——如果膀胱经常储尿或排尿不清,遇上细菌感染时,便容易引发尿道炎。
5.遗传因素——有较易患上尿道炎的家族病历史。
6.尿道异常——异于正常的尿道结构。
尿道炎的治疗方法:
1、治疗期间不许喝酒。
2、当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应进行随访。
3、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治疗。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方法和淋病不同,要做到短期足量治疗,并且服药次数要多,持续时间长,患者容易因公因事而忘记服药,或者1到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而暂停服用,影响疗效会出现复发,此时患者不要急着换药物。
4、目前有45%的淋病患者不仅感染了淋球菌也感染了支原体和衣原体,因此,在进行淋病的治疗时,可采用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一同治疗的联合方案。
5、如果是沙眼衣原体尿道炎患者,再次治疗时把治疗时间延长到4到6周。
6、如果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则需要及时改用其他抗生素。
7、如果患者出现反复发作,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如前列腺炎等,并做相应的细菌学检查,进行及时治疗。
8、医疗单位,应对每一患者特别是容易复发的病人做详细检查,并进行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尿道炎。
护理儿童
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这充分说明护理的重要了。
1、休息是恢复身体疲劳、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婴幼儿身体的调节机能还未完善,有时往往出现孩子发烧至40℃,精神却很好,因此很难做到卧床休息。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尽可能让他在房间内或床上听音乐、看画、讲故事、搭积木等,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适当地抱抱他。
2、要多喝开水领孩子到医院看病,常常听到医生讲:“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呢?水分在身体组织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龄越小比重越大,婴幼儿身体内水分的总量占体重的70~75%。由于发烧,出汗较多,水分消耗增加,这就需要多喝水及时加以补充。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体内的毒素从大、小便中排出,多喝水还能起到降低体温作用。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这就要家长想方设法,如在水中加些鲜果汁。对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叶内有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
3、饮食调理 孩子患病后消化机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这时过多吃营养食物是不能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最好能根据病儿平时饮食习惯,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吃些富于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面等。如孩子体温较高,不肯吃,可采用少吃多餐,每次吃得少一些、次数多一些。如孩子实在不思饮食,家长不要过于勉强。
4、要给孩子测量体温 一般说体温高低是疾病变化的标志之一。体温高时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如体温在38℃以下,上下午各测量一次就可以了,采用腋下测量比较安全。体温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起床时体温比较低,上午8~9时开始体温逐渐上升,到晚上9~10时达到最高,以后又慢慢下降。病儿体温一般呈波浪形,但是像下楼梯一样,逐步下降到正常。假若病儿的体温变化符合这个规律,家长可不必担心了。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应具备一些简易设施,使病儿在家庭治疗、休养期间能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正常居家环境。
(1)病床的设置:以单人床为好,床头靠墙,床旁留有一定空间,便于护理、照料病儿,床不宜直接面对风口,以免冷风直接吹向病人。病儿的被盖应选用轻、软的棉被,最好是用便于换洗的开口被套。
(2)室内温度与湿度:一般屋内温度以18~25℃为宜。室温过高,影响发热病儿的散热,室温过低在治疗护理病儿时容易受凉。室内湿度以50~60%为宜。对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室内湿度偏高些为好,以保持呼吸道分泌物的湿润,易于排出,也可避免咽部干燥难受。湿度不足时可在地上洒水,或冬天在炉上置热水壶。
(3)室内应通风良好:使能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没有汗水及排泄物的臭味。室内空气污浊,病儿可出现头晕、疲倦、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室内严禁吸烟。
(4)室内最好设有简便护理用具:如体温计、消毒的酒精药物、消毒棉签、清洁用纸巾或洗手尤其是流动水洗手的设备。
(5)室内有病儿排泄物专用设备,如可作痰盂、便器用的容器,以便于消毒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