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况,爸爸妈妈们要学习了解多些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健康成长。很多妈妈反映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磨牙,磨牙是人们日常中经常会见到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可能出现磨牙的情况,孩子磨牙主要表现为,熟睡之后,孩子不自觉地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偶见于清醒状态下。磨牙可以连续出现,也可阶段性出现。那么,小孩晚上磨牙睡觉到处爬怎么办?
图片来源:锐景图库
睡觉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所谓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 一随时间一点一点加重,是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疾病。
磨牙的原因
精神因素白天过于紧张或入睡前兴奋过度,致使入睡后神经系统仍处于兴奋状态,颌骨肌群紧张性增高而引起磨牙。
咬合障碍牙列异常、颌骨结构异常等引起的咬合障碍,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协调关系,于是机体以增加牙齿的磨动来减轻咬合障碍。
肠道寄生虫部分小儿磨牙可能由肠道寄生虫引起,最常见的是蛔虫和蛲虫,它们寄生于体内,释放毒素,引起诸如食欲减退、腹痛、烦躁、肛门瘙痒、生长发育缓慢、磨牙等一系列症状。
佝偻病部分佝偻病患儿夜间会出现磨牙,同时还可伴有夜惊、夜啼、多汗、烦躁等,是由于体内钙质缺乏引起的。一般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同时可合并枕秃、方颅等佝偻病的其他表现。
消化不良晚餐进食过饱或临睡前加餐,致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入睡后胃肠道仍在不停工作,咀嚼肌也可随之一同运动而致磨牙。
治疗方法
磨牙症的治疗方法有好多种,临床上主要以减轻磨牙给牙齿咬合面带来的破坏、减轻肌肉关节的症状为目的。原则是阻断病因,减少损害。
1) 心理治疗:确实有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颌骨肌肉张力过度。消除紧张情绪,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合理安排工作。必要时口服安定片,每日1-2次,每次一片。有依赖性。
2) 减轻大脑兴奋治疗:睡前休息放松、做适当的体操、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改善睡眠环境等有利于减轻大脑的兴奋状态。调动患者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的心理作用来减轻磨牙的发生。作用很小。
3) 肌肉松弛疗法:颌骨肌肉过分紧张是引起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治疗中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仪的应用;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视听暗示等方法。作用很小。
4) 睡眠中唤醒刺激的治疗:通过生物反馈、使患者在磨牙发生时被声音等电信号惊醒从而暂时停止磨牙。有学者对嘴唇进行暂时性的传入电刺激、结果对控制磨牙症有效。但这种方法干扰了患者和同居人的睡眠、效果不长期。
5) 调整牙合治疗: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及牙合早接触,建立咬合平衡关系,以达到牙颌、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三者间的生理平衡,消除磨牙症。对于有牙合畸形的病人先进行正畸或进行修复。然后服用蘑芽亭胶囊进行调理神经祛除磨牙症。
6) 肠道驱虫治疗:杀蛔虫治疗,减少肠道寄生虫蠕动刺激肠壁。因为卫生原因而导致蛔虫引发的夜磨牙在儿童时期可能会发生,但是在青春期和成年人中因蛔虫引发的夜磨牙发生的几率几乎不存在。所以,驱虫治疗方法对于青少年和成人来说没有效果。
7) 咬合板治疗:制作一个牙垫,晚上睡前戴在牙颌上,早晨取下,缓解肌肉紧张。目前最容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防止牙磨损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治疗磨牙症。
8) 纠正牙颌系统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咬铅笔、常嚼口香糖等。
抽动障碍部分抽动障碍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反复、不自主的抽动动作,在咬肌发生异常时可以出现磨牙、异常表情等现象,而这种情况下,磨牙现象一般在人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
关于磨牙的影响,如果比较轻,对身体无伤害,但严重的磨牙就会导致牙齿、牙周组织、咀嚼肌和颌关节等咀嚼器官的损害,上下牙的直接摩擦会使牙齿过度磨损,在幼儿可影响换牙。由于磨牙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异常表现,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和白天的精神状态。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父母可带孩子去口腔科检查牙齿有无咬合障碍,如有则需进行调整,睡眠时取仰卧姿势可减少对口腔组织的机械压迫,有助于减少夜间磨牙的发生。若有肠道寄生虫要及时服用驱虫药。患有佝偻病要及时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
睡前不要让孩子看惊险恐怖的电视片、玩游戏机等,也不要令其过度兴奋,还要纠正睡前进食的不良习惯。部分孩子可以通过面部按摩、心理调整等,使症状得到改善。对于严重的磨牙,可以适当使用镇静药、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选对食物有助宝宝睡好觉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睡”和“吃”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两项结合起来,让科学的饮食帮助宝宝拥有更良好的睡眠呢?
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全面丰富的营养,因此饮食的多样化很重要,可保证各种营养的平衡。另外,父母要避免在晚间给宝宝吃不利于睡眠的食物,如果宝宝的睡眠不太好,可以适当给他吃一些有安神作用、能促进睡眠的食物。
以下一些食物有助于宝宝的睡眠:
牛奶: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色氨酸,另一种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而且牛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营养成分,很容易消化吸收,很适合孩子。因此睡前喝一小杯牛奶,将有助于睡眠。
小米: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另外,小米含丰富的淀粉,食后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量。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可以熬小米粥给他吃。
水果:水果中含有果糖、苹果酸以及浓郁的芳香,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血清素,从而有助于进入梦乡。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睡前嗑一些葵花子,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镇静安神,促进睡眠。当然,如果宝宝太小,不要随便给他吃葵花子,以防危险。
大枣:大枣含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补脾安神的作用。
核桃:核桃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
不利于睡眠的食物
以下食物不利于睡眠。有些大人喜欢将成人的食物给宝宝尝试,也会影响他的睡眠。
油腻的食物:油腻的食物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使神经中枢处于工作状态,不利入睡。
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脑部松果体分泌的荷尔蒙,具有催眠作用)。
会产生气体的食物:肚子胀满了气,也会让人睡不着。“产气食物”有:豆类、洋葱、甘蓝菜、茄子、芋头、玉米、面包、香蕉、柑橘类水果等。
辛辣的食物:辣椒、大蒜及洋葱等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某些人胃灼热及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进而有可能干扰睡眠。
饮食好习惯有助宝宝入睡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睡眠,这主要是指晚餐方面。
不宜过饱:如果晚饭吃得过饱,或在睡觉前吃零食,食物得不到消化就上床睡觉,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导致卧在床上难以入睡。
不可饥饿:饥饿同样使人难以入睡。建议吃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避免半夜太饥饿而醒来。
少食肥甘厚味:鸡、鸭、鱼、肉等肥甘厚味摄入过多,常常会影响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晚餐摄入了大量的肥甘厚味,可适当活动一下,如带孩子去散散步或做一些游戏,以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时间安排合理:晚餐和就寝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对能否安静入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晚饭应安排在睡前4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