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有哪些呢

婴童网

 很多妈妈都不了解乳糖不耐受这个病,当婴儿出现一些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时,也毫无察觉,这无疑对婴儿来说是很不好的。其实,乳糖不耐受又称乳糖酶缺乏症,缺乏乳糖酶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主要会导致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腹泻等症状,这不仅可以通过增加母乳喂哺次数缓解病情,还可以通过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的方法来治疗,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


图片来源:锐景图库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患儿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患儿有回奶或呕吐。患儿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治疗后腹泻好转。肠绞痛常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病因:


  病因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治疗:


  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如果大便次数不多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无需特殊治疗。若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果急性期伴脱水时则应首先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


  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


  与牛乳蛋白过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摄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从饮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过敏是不依赖剂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症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