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宝宝是妈妈们手心里的宝贝,心疼得不得了,甚至想把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自家孩子,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这估计就是所有家长共同的想法。很多宝宝在小的时候妈妈们总想着让孩子吃好,补充充足营养,但是不同阶段的宝宝对于营养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妈妈们强行给孩子吃很多东西,就会出现营养过剩,加上孩子肠胃消化能力较弱,而且户外活动较少。所以不能很好的消化,所以很多孩子会出现肥胖的状况。孩子过于肥胖会引起很多状况,爸爸妈妈们要引起重视,及时制止。那么,婴儿肥胖怎么办?
图片来源:锐景图库
婴儿过胖病因
造成婴儿过胖因素有:
一、孕妇因素:体格、初产年龄、孕周、胎次及多胎、营养状况、过期妊娠、糖尿病等因素都可以造成婴儿的体重过胖,甚至出现异常的巨大婴儿等情况。
1、父母身材高大,可生育婴儿比普通婴儿要肥胖,身长一般都会较长;
2、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3、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4、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
5、胎儿性别:男性一般高于女性新生儿,波动约110克;
6、营养状况:经济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孕妇不加节制地摄入过多的饮食,吃得多,睡得多,活动则相对偏少,孕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必然使婴儿体重过胖,甚至异常体重婴儿的出生比例增高;
7、另外临床上,过期妊娠、孕妇患轻型糖尿病,常可娩巨大婴儿。
婴儿过胖检查诊断
过胖的孩子,由于身体不灵活,学翻身、抓对得起时都比较吃力,常常会使动作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学步时,由于双脚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脚步弓消失,形成扁平足或弯腿。孩子过于肥胖,多余的胆因醇堆积在血管壁上,还会为成年后患粥杰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埋下祸根。近年来车外有研究表明,1岁以前婴儿过胖,脂肪细胞数量发育过多,成年后患心血管、肥胖等病的机会要大大高于1岁前体重适中的婴儿。另外,过胖的婴儿一般身体也较“虚”,稍一着凉,就爱发烧感冒,得哮喘病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另外在此提供一些关于婴幼儿的体重增长参考数据: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4千克左右。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针对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婴儿过胖治疗护理
咨询营养师调理饮食,同时让宝宝多运动。
1、准妈妈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不要超量进食,否则可能会使宝宝出生时体重过高,容易发展为肥胖。定期做好孕周检查,孕妇不能一味补身体,爱吃不动,注意要预防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等疾病;
2、宝宝出生后四个月内应提倡母乳喂养,不要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从选择第一罐奶粉开始,为宝宝选择不含香精/香料、蔗糖、麦芽糊精的奶粉;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体重已偏胖,应当适当减少奶和主、副食的摄入量,用蔬菜、水果代替;宝宝1岁以后,妈妈要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宝宝按合理的进餐时间进食,两餐之间少吃零食,不要偏食高糖、高脂肪和高淀粉类食物;多带宝宝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预防肥胖,而且对宝宝一生的健康都有利。
预防保健
注重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生长体重状况,注意控制宝宝体重,适当调节饮食及注意喂养,喂养是父母对宝宝体重影响相对最明显的因素,针对此状况,妈妈更加应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婴儿过胖,可咨询相关营养专家,减少给宝宝喝奶,控制奶量和避免过早添加固体食物。
婴儿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应避免奶瓶喂养时期过长和用食物安慰、鼓励婴儿等不良习惯。另外运动是防治宝宝肥胖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有效预防肥胖;一方面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还有利于宝宝心智的发展,所以根据婴儿的发育的特点,选择合适他的运动,以其一举数得的“功力”成为预防宝宝肥胖的主要方式之一。
干预措施
选择健康的零食,包括:水果、含糖量低的糕点、花生、核桃、牛肉干或豆腐干等。不要选择巧克力、糖果、口香糖、话梅、冰激凌、薯片、膨化食品、烤羊肉串等路边小吃等
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三次,以不影响正餐正常进食为原则。因为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远不如正餐全面均衡。
吃零食的时间,尽量在午睡起床后
(主要以水果、含糖量低的糕点、酸奶等食物)、饭后1小时(水果等食物)、晚上睡觉前1小时(牛奶)。同时还要注意正餐前不要吃零食、看电视时不要吃零食、睡觉前不吃零食。
外卖、聚餐
现在的年轻父母很少在家开伙,工作忙得连与宝宝相处的时间都少的可怜,更别提为宝宝准备一日三餐了,因此许多父母都用外食填饱肚子,宝宝自然也“入乡随俗”地吃外食了。像炸薯条、炸鸡、汉堡与烤肉等更是得到宝宝的偏爱,这些快餐食品多半高油或高热量,而且几乎不含纤维质,加上香酥浓郁的口感,很容易让宝宝吃得又快又多,引起肥胖。
聚餐时请家长为孩子分餐,有选择地为孩子搭配主副食、蔬菜、水果等,随时提醒宝宝注意吃饭顺序、速度,吃饱即可。
减少外食次数,休息在家时,父母可以亲自动手为孩子做一餐,如果是大宝宝,也可以让他做你们的“副手”,既降低了进食外卖食品的高油高脂的风险,也拉近了和宝宝的距离。
活动懒散
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当代儿童25%醒着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视机前。再加上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游戏的普及,让孩子们出去运动锻炼更是难上加难。更有些宝宝渐渐习惯以吃东西来取代身体基本的活动,如果他们不懂得节制进食量,又因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活动来消耗掉能量,体重会逐日增加,很快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肥胖儿。
多户外活动,节假日、休息日,父母每天带孩子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宝宝去学游泳,目的就是让宝宝把多余的热量消耗掉。
重视室内活动,改变静坐方式。家长再忙碌也需要抽空多和孩子进行交流,玩一些亲子游戏,既可以加强孩子智力开发又能增进相互感情。
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服务性的工作。如:分餐具、叠被子、擦桌子、扫地等。
进食速度较快
食欲好、不挑食、进食量大、吃饭快,也容易导致宝宝肥胖。
正确进餐顺序:水果——汤——菜——肉(鱼)——主食。
进餐时间,每餐不少于30分钟。
多咀嚼,主食尽量多选择米饭(做米饭时多加水),选择小碗多次盛饭。细嚼慢咽,一口饭嚼6-10下后再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