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婴童网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身体发育尚未发育成熟,所以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生病,其中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感冒,发烧,咳嗽和腹泻,其中小儿腹泻是最让妈妈们头疼的,小儿腹泻是由于小儿肠胃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在饮食方面不注意或者病毒感染的时候就会引起小儿腹泻。那么,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源:锐景图库

  宝宝腹泻的发病情况

  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按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多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有关;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痢疾、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故曾有“秋泻”之称。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病因和临床防治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宝宝腹泻的诊断

  一、消化不良:

  1、有肠道外感染症(上感、中耳炎、肾盂肾炎等),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致病因素。

  2、胃肠道症状一般较轻,一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或稀糊便,混有少量黏液。呕吐轻,无明显脱水或酸中毒。

  二、肠炎:

  1、多有特异性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真菌等),部分可自消化不良发展而来。

  2、胃肠道症状较重,腹泻一日十至数十次,为水样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脓及血丝。呕吐较重。

  3、易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

  4、食欲减退,多有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甚至有昏迷、惊厥等症状。

  宝宝腹泻的化验

  大便镜检: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肠炎者有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真菌性肠炎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宝宝腹泻的并发症

  1、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但也常因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病毒性肠炎偶有并发心肌炎。

  2、鹅口疮: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能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及时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多数可治愈。

  4、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A缺乏。久泻致肝功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减低,而致出血。

  5、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教你自测孩子腹泻

  孩子生病时家长最担心的事,特别是婴幼儿腹泻,不明病因,婴幼儿自己也不能表述。这里介绍一些有效的自测方法:

  一、观察体温: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二、观察精神状态:

  主要是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一般轻症腹泻患儿不致出现这些症状。

  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观察大便形状与次数: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大便量不多,无明显的脱水现象。

  若患儿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小儿腹泻吃什么好

  孩子腹泻期间,不应禁食,而应鼓励患儿进食,因为孩子正处于发育时期,需要充足营养。而腹泻会导致大量养分流失,如再限制饮食,会容易诱发或加重营养不良,妨碍生长发育。

  6个月以上的腹泻宝宝,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切忌生、冷、硬食品。按照宝宝已经习惯的食谱安排膳食,如粥、面条、烂饭加些蔬菜。不宜喝糖分较多的糖水、果汁、饮料,以免加重脱水。

  不满6个月的宝宝,如为母乳喂养,可继续用母乳;如有暂时性糖源性腹泻,可改用豆奶喂养,但泻止或好转后应恢复母乳。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食疗方:

  1、焦米汤

  材料:米粉,糖。

  制作: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

  功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米粉炒热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毒素及气体的作用。

  2、苹果泥

  材料:苹果。

  制作: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每天食苹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苹果一个洗净切碎,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

  功用:适用于6月龄以上小儿。苹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宜于小儿腹泻症。

  3、胡萝卜汁

  材料:鲜胡萝卜100克。

  制作:取鲜胡萝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适量水,煮烂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

  功用:有健脾消食作用。

  4、淮山药粥

  材料:粳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

  制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每日2—3次。

  功用:具有健脾的功效。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有效。

  小儿腹泻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给孩子吃的食物应新鲜、清洁,变质的食物一定不可以给孩子吃。孩子最好有自己专用的食具,而且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宝宝最适宜的食物,母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所以有条件的妈妈都应尽量母乳喂养。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必须注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婴儿有个适应过程。从稀到稠,先喝米汤,渐渐过渡到稀饭、软饭;从细到粗,如加水果时,开始喂果汁,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果泥。五个月试加鸡蛋黄、鱼泥、嫩豆腐;七个月以后可添加富有营养、适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肉末、青菜、饼干等,逐渐为断奶做些必要准备,但应避免在夏天断奶。在逐渐添加食物时,最好先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几种。孩子生病时,应暂时不加另一种食物。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4、增强体质:平时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5、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的孩子,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避免交叉感染: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及时做好隔离治疗,患者的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8、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