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可不像大人那样有什么不舒服的会自己察觉,所以往往都要靠爸爸妈妈细心的照顾和发觉才知道宝宝身体不舒服,小宝宝发烧是件挺危险的事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宝宝的身体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可是宝宝还不会说话,作为他的爸爸妈妈我们应该如何察觉宝宝的异样呢?会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好让我们发觉,单纯靠着摸宝宝的额头感受温度应该是不够的,那么婴儿发烧会有什么症状呢?
宝宝发烧有哪些症状表现?
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幺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宝宝发烧,可能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咳嗽、全身倦怠无力、酸痛、头晕、头痛、呕吐、腹痛、嗜睡、活动力差、食欲不振、吵闹、不安、哭泣等,让妈咪感到很心疼。不过,也有些宝宝发烧时并无任何异状,有的宝宝发烧会被长辈误认为是在长牙,而遭到忽略。
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当身体体温大于38℃时(肛温、耳温),可称为发烧。它是人类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身体的警讯,提醒我们 “宝宝可能生病了。”许多家长会误以为发烧都是有害的,烧太久可能会把小宝宝的脑子烧坏掉。但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烧坏脑袋”,其实烧坏脑袋的并不是单纯的发烧,而是由于小宝宝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症状,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宝宝发烧了?快来量量体温
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当家长怀疑小朋友发烧时,就应该替宝宝量量体温。此外,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妈妈也得考虑是否该给宝宝测量体温了。
1、过度流汗;
2、皮肤干热;
3、脸色非常苍白,或不寻常的潮红;
4、呼吸异常过快、过慢或暂停;
5、感冒症状:流鼻涕、鼻塞、咳嗽、声音沙哑,或喉咙痛;
6、情绪改变: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7、宝宝自己抱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宝宝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病了”;
8、小朋友呕吐或拉肚子。
宝宝发烧护理指南
宝宝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以下几点不可做。
1、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2、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3、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4、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5、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6、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7、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8、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小编点评:宝宝发烧了,父母急的团团转。其实,宝宝发烧了,家长不必过度紧张。一般来说,宝宝体温在41°以下,并不会“烧”坏宝宝的脑袋。但是,当宝宝发烧时,妈妈也不能不当一回事,要先给宝宝量体温,然后多给宝宝喂水。还可以尝试给宝宝擦擦身子,达到降温的效果。
宝宝发烧40.1℃紧急就医指针
由于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找出产生发烧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确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烧至40.1℃则建议紧急就医。其它需紧急就医的情况还包括:
1、小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
2、宝宝哭得很惨,且无法安慰的哭,不断呜咽。
3、移动或父母接触时会哭。
4、幼儿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5、出现皮肤紫斑。
6、排除鼻口影响呼吸之障碍物后仍感觉呼吸困难。
7、幼儿流口水且无法吞咽任何东西。
8、痉挛发生,而且感觉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而且是2~4个月大的宝宝,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 小时,则建议在24小时内立刻就医,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专家支招:宝宝发烧小常识
1、宝宝假日发烧,无法就医,可以购买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浆给宝宝喝吗?
市售的感冒糖浆多含有抗组织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适合幼儿使用。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所用的剂量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药品成份,还是建议询问过医师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服用。其次,由于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所以最好待确定原因之后再给予退烧。如果只是一般轻微感冒症状,可以给予小朋友专用的小儿退烧药。但6个月以下小婴儿仍不建议服用成药,须经医师诊断后再使用。
2、使用冰枕及退烧贴替宝宝宝退烧,是否适当呢?
当小孩发烧不舒服时,是否需要适时地运用一些工具来减轻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如:冰枕、退热贴等。一般若幼儿的肛温及耳温介于38℃~38.5℃时,仅需多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着急地给予退烧药(曾有热性痉挛病史者例外)。当肛温及耳温大于38.5℃,且小孩出现寒颤或手脚冰冷的状况时,应先给予适度的衣服或添加盖被,待手脚温暖后,再依情况给予冰枕。此外,虽然不少家长会选用传统的冰枕来替宝宝退烧,但有不少幼儿不喜欢睡冰枕,因为无法适应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冰凉感,且退烧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时,建议不妨让宝宝洗温水澡(水温约28℃~32℃),达到退烧散热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胶状退烧用贴布,感觉上可以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但并无明显的退烧效果,且使用时需注意,应避免滑落至婴幼儿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婴幼儿窒息。
3、我家宝宝发烧三天,还是没有好转,怎幺办?可以使用塞剂退烧吗?
塞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形状像子弹,内含药物或甘油或是遇热会融化的油脂、腊的药物。由于有些小孩很难喂药,因此就会使用退烧塞剂来退烧,使用塞剂时,要让小朋友侧身弯曲躺好,并将塞剂轻轻推进肛门至一节手指的深度,它就会融化并经由肛门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长,六个月以下的幼儿不宜使用退烧塞剂,且一岁以下幼儿建议少用。
医学上很多退烧药都有做成口服剂与塞剂两种剂型,如果一样的剂量,无论口服或塞剂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时需注意:
1、由于塞剂退烧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过量,以免小朋友体温急速下降。
2、若用塞剂,一日不宜超过三次以上,否则容易过度刺激肛门内的肠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经有腹泻症状也不宜再选用塞剂退烧。
3、容易造成肛门疼痛,大便时亦会疼痛,甚至于引起腹泻及反射性肚子痛。
4、若使用于小女生身上,应注意避免塞错至阴道。
小编总结:宝宝发烧41°以上?这时候妈妈就要谨慎对待了,要及时就医。切不可不当一回事,贻误宝宝病情。退烧贴的使用,也要因人而异。很多宝宝并不习惯在高烧时贴退烧贴。另外,退烧药的使用也需要酌情考虑。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两种退烧药千万不可同时使用。
宝宝发烧的11个致命误解,妈妈必须知道!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事实: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都会使身体发热。但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则有80%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肛门、耳朵或颞动脉: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窝:37.2℃及以上。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事实: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事实: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事实: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事实: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5℃时,是不用进行处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闹、脸色苍白发灰,就需要治疗。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事实:这是错误的。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即便是后者,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误区8:体温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 事实: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误区9: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事实: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10: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事实: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小部分的重症发热会出现没有精神、服药后发热症状仍然持续不退,以及面色发灰等现象。
误区11: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事实: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