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远离食品中的激素与抗生素

婴童网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接触抗生素的机会,如所用的肥皂可能是抗菌的,冰箱、空调也有抗菌的。这类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就意味着给造成抗生素的耐药性的机会也越多。这样做最可怕的结果是在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里可能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因为激素、抗生素对提高农牧业产量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激素、抗生素在农牧业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但滥用的后果对儿童来说是灾难性的,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

应远离食品中的激素与抗生素

在市场化的今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既是防病措施又能增产,抗生素作为饲料的添加剂,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能使猪、牛、羊生长健壮,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家畜体内抗生素含量过多,人们喝牛、羊奶、吃牛、羊肉,抗生素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如牛奶中含有青霉素,宝宝喝这种牛奶就会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虽然没使用过青霉素,生病了使用青霉素时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甚至会无效。使用激素可以缩短蔬菜的生长期,提前上市取得经济效益。激素与抗生素就这样通过食品转移至人体中,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作为母亲急需了解食品安全对孩子的重要性。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激素、抗生素已经成了宝宝食品中最危险的因素,它不只影响宝宝的身高体重,还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甚至于影响到孩子将来所生后代的智力、生育等。

生活中我们对激素与抗生素的防范还是比较被动的。一方面靠猜想:这个鸡里可能有激素、西红柿里可能有激素,这个牛肉里可能含有抗生素,只能尽量不吃或者少吃。比如,没到蔬菜瓜果收获季节不买反季节食品,尽量回避激素催熟的食品。再一方面靠人本身的排毒能力,如果免疫能力健壮,能产生抗性,少量毒素能自行排出。

  更积极地避免激素与抗生素对宝宝侵害:

一、在怀孕的时候,甚至在准备怀孕以前,保证母体没有受到毒物的影响和污染。

曾有6个多月男婴被诊断为农药中毒。原来是其母亲在地上洒农药,经呼吸道及皮肤接触,使她的乳汁含有农药并经哺乳传给婴儿。由于激素抗体、农药都可由乳汁危害婴儿,所以,如母亲较长时期生活或工作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包括空气、水、食品、衣物等),乳汁可能含有毒成分。

怀孕了要多吃鱼,宝宝多吃鱼健脑。但如果怀孕期间,孕妇每月吃2-3次污染鱼,可造成胎儿早产,新生儿体轻,血液里的PCB(多氯联苯、一种毒物)含量高,神经发育相关指标差,推测智商低的后果。台湾1999年做了PCB大规模研究。在128名被试者中,有的孩子是在胚胎发育时母亲受到污染,有的则是在母亲还未怀孕的时候受到污染,结果对新生婴儿有不良影响,检查和测试发现小孩出现一系列外科的、神经的,以及青春期等方面的问题,如青春期男孩阴茎短小不正常,还有运动机能和智力方面永久性障碍。

注意:鱼内的黑膜,是有毒物质往外排的时候的淤积,妈妈在做鱼时要把鱼鳞刮净,鱼内黑膜去掉。鸡、鸭、鹅的臀尖,最好不吃。

  二、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机会

生活中过多的抗菌用品造成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曾有报道说一个女孩手一点点烂掉,而难以找到有效的抗生素就是一个例证。所以,家庭中要减少抗生素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机会,例如,给宝宝洗手,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什么都"抗菌"。家庭食品安全来源于厨房,要保持厨房卫生,经常用开水烫洗公用餐具、儿童餐具,用具(案板、刀等),少用消毒剂、化学清洗剂。

  三、过量比"不足"更糟

"有益无害",是妈妈的一种良好想法,在生活中,因服用促生长发育保健品而致性早熟的病例时有报道。还有含人参、鹿茸、花粉、蜂王浆等补品久服则因性激素或出现活性物质,造成危害且后患无穷。妈妈一定要了解给宝宝服用的活菌制剂都是什么"菌",里面有没有耐药性很高的"菌"。

如宝宝确实发育不良需要服用保健品须经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千万不要"滥补"。实际上,如一日三餐营养素足够,宝宝身体健壮就没必要补。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但过多可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儿童补钙过多、过量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引发肾功能不全,等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