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身体免疫力较低,所以如果日常不注意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经常会生病。其中最让妈妈们头疼的就是哮喘,通常是始于咳嗽,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情反复,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小孩过敏性哮喘症状有哪些?
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症状
初期症状:初期时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胸闷等症状,因为这种症状跟感冒的症状相似,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忽略,用治疗感冒的方法来治疗,所以如果有这些症状又迟迟不见好转就应该重视,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做检查。
中期症状:除了有初期的症状外还有气喘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呼吸困难就是哮喘的主要症状,即使患者不运动安静的坐着也会感觉到气不够用,必须一口一口的呼吸,有时还会出现不间断的呼吸困难。
后期症状:后期症状除了有初期跟中期的症状外,还伴有哮鸣音,就是患者在呼吸时出现高调呼吸音,这是气流由肺脏经过因炎症而变得狭窄的呼吸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有些患者还有呕吐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大小便失禁,严重的哮喘持续发作还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小儿过敏性咳嗽能治愈吗
小儿过敏性咳嗽只要及时治疗,随着年令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也强的时候,会慢慢好的,宝宝过敏性咳嗽是可以治愈的,不过治愈不等于“去根”或以后就不再发生咳嗽,这和感冒治愈后照样还会再次感冒是一样的。因为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因素、诱因都可以引起咳嗽。
小儿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等。由于咳嗽一般是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家长容易以为孩子是着凉感冒引起的而不太在意,或是一味给孩子用抗生素和止咳药,而咳嗽症状久治不愈,往往持续3周以上。
过敏性咳嗽主要表现为:一般不发烧;吐白色泡沫痰;喜欢揉眼睛和鼻子,爱抓头皮;睡觉时爱出汗,不安分,喜欢蜷曲着睡;多以咳嗽为主,不喘。其咳嗽有三大特点:晚上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有的儿童能一连咳上3个月。
过敏性咳嗽祛除病因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如海产品、冷饮等;家里不要养宠物和养花,不要铺地毯,避免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不要让孩子抱着长绒毛玩具入睡;在浴室和地下室,应使用除湿机和空气过滤器,并定期更换滤网;被褥要常晾晒。
过敏性咳嗽是儿童过敏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往往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种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容易反复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炎症需配合抗炎治疗,其次是抗过敏药物治疗,常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顺尔宁、酮替芬等抗过敏药物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小儿过敏性咳嗽的诊治现状离做到早期及时诊断以及实施过敏性咳嗽和哮喘正确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近二十年来,民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大大提高,首先是认识到其危害性,其次普遍接受了长期控制的治疗观点。而对发病率极高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的认识,与高血压病相比,确实相差甚远,因此可以说小儿过敏性哮喘免疫调节抗过敏及哮喘防治工作是任重而道远。
小儿哮喘治疗护理
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只要按照GINA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的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和活动。
一、治疗目标
1、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2、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3、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急性发作的治疗
1、治疗目的:
(1)尽快缓解气道阻塞;
(2)纠正低氧血症;
(3)维持合适的通气量;
(4)恢复肺功能,达到完全缓解;
(5)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
(6)防止并发症;
(7)建立系统长期的治疗方案,争取达到长期稳定。
2、治疗措施:
(1)一般措施:
A、纠正低氧血症:严重的低氧血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应尽快吸氧(鼻管或面罩),通常需要吸入比较高的氧流量(3~8L/min)才能纠正低氧血症,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B、注意液体补充,避免痰液黏稠。但补液量不宜过多,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
C、监测血钾浓度: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药均可引起低钾血症,故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钾浓度,根据血钾水平予以补钾。
(2)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A、β2受体激动药:首选雾化吸入作为第一线治疗。
静脉注射β2受体激动药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并不优于吸入药物,且易产生手颤、心率增快、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故不宜常规使用,仅用于:哮喘严重发作,已出现呼吸浅弱,甚至昏迷或呼吸心搏骤停;经雾化吸入足量β2受体激动药加抗胆碱能药物及全身使用皮质激素未能控制喘息症状者。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推荐剂量为0.1~0.2μg/(kg•min)。在无上述药物的医疗单位,可使用肾上腺素0.01~0.02mg/kg皮下注射,但有明显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而且维持作用时间短(<1h)。
B、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不如β2受体激动药,且起效慢,故不推荐单独使用。但在吸入β2受体激动药的同时,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增强支气管扩张作用并延长作用时间,通常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C、茶碱:茶碱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一直有争议。目前认为,在吸入足量β2受体激动药的基础上再用茶碱不能增加支气管扩张效果,却有增加副作用的危险,通常在急诊室治疗的前4h不推荐使用。但对于因重度及危重哮喘发作而需住院的病人建议静脉使用氨茶碱。
D、糖皮质激素:哮喘急性发作时全身使用激素的指征:中-重度哮喘发作;对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反应不佳;已长期口服激素的基础上仍出现病情恶化;既往有因哮喘急性发作而导致呼吸衰竭或需口服激素的病史。
(3)人工通气:
人工通气是抢救严重哮喘发作引起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插管通气的指征。参考的插管通气指征:呼吸停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行性呼吸性酸中毒;顽固性低氧;神志改变;极度疲劳。
综合判断和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更有利于准确判断插管的合理时机。在综合判断时要注意下列因素:
A、神志状态:极度疲劳状态、嗜睡、意识模糊,甚至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时,应立即进行人工通气。切忌等到呼吸心脏停搏才考虑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B、治疗后的反应:严重哮喘发作经积极系统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应及早插管通气。
C、严重呼吸困难:如果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而无明显疲劳或衰竭状态,可以在积极使用平喘药物的同时,试用无创鼻(面)罩正压通气,可以延缓衰竭的发生,为平喘药物发挥作用争取时间。但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后有加重迹象者,应尽快插管。
D、发作的形式:快速起病的严重喘息,通常可通过积极的平喘治疗而缓解;慢性反复喘息和长期应用平喘药物的基础上的急性加重,对平喘药物反应较差,缓解也比较缓慢,所以宜尽早插管。
(4)其他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A、抗生素并非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直接措施,仅用于有发热、黄脓痰等提示合并感染的病人。
B、纠正严重酸中毒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适当补碱。
C、综合治疗:包括气道护理、胃黏膜保护等。
D、吸入黏液溶解剂对治疗哮喘发作无明显效果,在重症发作中还可加重咳嗽或气流受限。
E、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无机械通气条件下禁用镇静剂。
小儿哮喘预防保健
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找出诱发因素
治疗要详细了解每次发病的诱发因素及发病细节,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消除病灶(如及时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龋齿等),避免过劳、淋雨、奔跑及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应尽量避免接触和及时处理已知过敏原,如接触花粉,应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有条件可以改善环境或易地生活。
2、免疫疗法
分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和特异性脱敏疗法。近年来有用胸腺肽、灭活卡介苗、气管炎菌苗、核酪、麻疹疫苗、胎盘脂多糖等方法。这些治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增殖,产生非特异性IgG,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3、脱敏疗法
另一类即脱敏疗法,适用于外源性哮喘。
4、稳定细胞膜
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止化学介质释放,可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A、色甘酸钠是首选预防药。此药在肠道不吸收,需半粉剂20mg,置于喷雾吸入器吸用,每日3~4次。一般在2~4周后可发生作用,疗程4~6月。但此药无舒张支气管作用,对急性发作无效。有个别病儿吸入此药反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B、酮替芬(ketotifen),可口服,亦有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作用及抗组织胺作用,适用于所有类型哮喘。剂量为0.08~0.12mg/kg/d,至少服6~12月,但此药舒张支气管作用亦不强,目前已作为预防哮喘发作而广泛应用,副作用有嗜睡、头晕、困乏等,儿童比成人少见。
5、锻炼身体
体格锻炼对长期患哮喘的儿童极为重要,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体格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促进食欲,保持精神愉快,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还应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进行冷水洗脸、洗脚等锻炼,及夏季参加游泳活动等均为有益的锻炼方式。只要在医生指导及一定药物的治疗下,持之以恒,体育锻炼是预防哮喘发作,调节机体机能状态的重要措施。
6、健脾益气
中医中药治疗 在发作间隙期中医主张扶正培本,加强健脾益气补肾之法。用传统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法已被广泛采用。
图片来源于锐景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