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小的时候,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很多小孩都会有尿床的状况,这是由于小孩对于膀胱的控制力弱。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于身体控制力也越来越好,尿床的情况也会好转。但是有的妈妈反映自己孩子11岁的时候还会尿床,这就应该引起重视。那么,11岁小孩尿床怎么办?小孩尿床的原因是什么?
11岁孩子尿床怎么办
对于11岁孩子还频繁尿床,是属于岁数比较大的孩子了,可以通过检查,孩子是否存在内科方面的问题,或是是否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过长不及时处理,形成了包茎,致使龟头无法露出来,包皮与龟头粘连的话,就会影响孩子排尿,从而引起尿床。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包皮包茎现象,尽早治疗,治愈后,尿床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11岁孩子尿床,他们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他们会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感到自卑、畏缩以及害羞,这时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怀,而不是打骂,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千万不要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以为这样就能减少孩子尿床的现象,这样是错误的想法,这样的行为只会使得孩子更加紧张、委屈,使孩子情绪不稳定,从而加重尿床的症状。因此,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父母要留意孩子在睡前是否有些坏习惯,如大量喝饮料等,如果存在这个问题,父母应该对其睡前采取措施,不仅不让其喝大量的液体,还要让孩子在睡觉前排净尿;利用尿床警报器,当警报器探测到尿液时,即开始报警,孩子一听到警声就会醒来排尿,这样的训练会使孩子养成一个夜间规律排尿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换床单或铺床,对于11岁的孩子是绝对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鼓励孩子自己更换床单,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做膀胱撑大锻炼,让孩子在白天逐渐延长两次排尿之间间隔时间,以使膀胱慢慢撑大。
小孩尿床怎么办
对待尿床的宝宝,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建议家长们别把尿床当大事,也千万不能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
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儿童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小孩尿床的预防方法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3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2、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3、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4、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白天禁喝饮料、果汁橙汁,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图片来源于锐景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