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幼儿中免疫力最低的,对于外界各种病毒的抵抗力也是最弱的,所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爸爸妈妈们稍微不留意,他们就有可能马上染上病菌,从而生病。感冒,发烧以及腹泻、便秘等等是婴儿最容易出现的病症。但也会有可能会换上一些重疾,例如,婴儿痉挛症。该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到30个月,半岁前都是婴儿痉挛症的发病高峰。该疾病需要爸爸妈妈们即使发现,这样才能够及时治疗。那么,婴儿痉挛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婴儿痉挛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首先,婴儿痉挛症的发作表现:婴儿痉挛发作可分为屈肌型痉挛、伸肌型痉挛及混合型痉挛。屈肌型痉挛最多见,表现为颈、躯干、上肢和下肢屈曲,患儿突然点头,上肢内收呈抱球动作,然后外展前伸。不同患儿或同一患儿的不同次发作时肌肉收缩的强度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头部震动或耸肩,严重的腹肌收缩则可使躯干呈折刀状。
婴儿痉挛症可伴有部分性发作,以面部、上肢的运动性发作多见,可转变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身性发作,也可发生癫痫持续状态。部分性发作可出现在婴儿痉挛发作之前或与婴儿痉挛同时并存,此时部分性发作频繁,发作及EEG表现多样,癫痫样放电起源于顶、后颞、枕及中央区。也可在婴儿痉挛发作终止后出现部分性发作,一般发作频率低,形式固定,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容易继发全身性发作,EEG痫样放电多起源于额区。
其次,婴儿痉挛症的神经系统体征:本症常伴有某些神经系统异常,如脑性瘫痪、小头畸形、脑积水、失明或耳聋等,这些体征主要见于症状性婴儿痉挛症患儿。
最后,婴儿痉挛症的智力低下特征:90%以上的患儿起病后有智力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病前已获得的功能丧失。
引发婴儿痉挛症的原因
婴儿痉挛症由多种诱因引起,并且机制太过不明。尽管统一致痫机制不明,单各种潜在的障碍可引发婴儿痉挛症。将这些障碍常分类于产前、围术期与产后三类。由于超过总病例数40%,产前病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局部皮质发育不良、无脑回畸形、前脑无裂畸形、半边巨脑症、胼胝体发育不全/艾卡尔迪症候群)、染色体异常(21体无脑回综合征)和单基因错误。
神经皮肤综合征(TS,NF1,色素失禁症)、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TORCH)和罕见的新陈代谢差错。围产期诱发因素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和低血糖。
最后,产后因素包括颅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肿瘤。总体上讲,皮质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结节性硬化是最常见的相关障碍。
婴儿痉挛症的治疗
婴儿痉挛症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仅对ACTH、皮质类固醇、氨乙烯酸有效。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ACTH,每日每剂20-40IU。低剂量ACTH与高剂量ACTH一样有效。与其它药剂相比,ACTH比口服皮质类固醇更加有效,若是考虑到将严重不良事件降至最低,推荐短期低剂量的治疗,可以防止颅内出血、脑萎缩、库欣综合征、感染、体重增加以及高血压。由 Fukui 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ACTH治疗可因如下原因诱导部分癫痫发作:1)仅在ACTH治疗中出现癫痫;2)脑电图、MRI或SPECT显示无新生癫痫病灶;3)与癫痫痉挛不同的癫痫。
皮质类固醇同样有效;泼尼松龙、皮质醇和地米松是常推荐药物。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脑萎缩、心肌肥大、肾上腺皮质反应性降低,因此控制剂量可有效避免。尽管合成ACTH(促皮质素)比天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患者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大多数作者报告到,定期服用不会有太大问题。
图片来源于锐景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