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难以"去根",但可减少反复发作
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 CU)是指每日或几乎每日发生,持续6周及以上的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 慢性荨麻疹临床诊断比较容易,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够明确,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反复发作更是让众多患者头痛不已,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一、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CU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风团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CU风团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周边可见鲜红或粉红色红晕,风团发作时多有瘙痒等自觉症状,部分患者瘙痒程度较为剧烈。CU 患者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率约为50%,是由于皮下、黏膜下大面积水肿所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形成,病情容易反复,不易消退且持续时间较长,夜间发作时症状较为明显。[1]
二、慢性荨麻疹的诱因
1、体质敏感
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总体统计结果来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阳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从性别分布统计结果来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性、女性的中医体质类型均以阳虚质为多。此外,体质敏感者相比于普通人更易患慢性荨麻疹。[2]
2、工作环境污染严重[2]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从职业分布结果中可以看出,工人、商人、学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患病率偏高,农民偏少,可能与工作环境的污染及精神压力方面有关。
3、性格急躁[2]
性格急躁的人群易患慢性荨麻疹,中医认为情志与肝有关,情志调则肝气舒,反之,情志不调则肝郁,肝郁则易生内热。
三、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
在少数情况下,CU 患者可通过询问病史、症状、体征发现病因,如热、紧身衣服、应激反应及酒精等,直接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应尽可能避免诱发性刺激,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应遮盖暴露的皮肤。
(二)药物治疗
1、H1受体阻断剂:H1受体阻断剂是治疗 CU 的选择药物,为临床上治疗 CU 的最有效药物之一,有效率为 44%~91%。H1受体阻断剂具体用药要视患者年龄、妊娠、健康状态和个体反应而定。[1]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具有免疫抑制及解热等作用。但长期应用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若患者突然停药还会出现反跳现象。 [1]
3、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多用于顽固性CU 患者,不良反应较小,患者不耐受发生率较低。但由于变应原在 CU 发病中的作用有限,在没有证实变应原在其发病中的价值前不主张盲目开展特应性免疫疗法。[1]
四、如何减少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
1、保证合理饮食
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蛋、奶、海鲜类、大豆、鸡肉、蘑菇、西红柿、小麦等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该疾病的高频率食物,此外姜、韭菜、大蒜、洋葱等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在平时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因为这些食物会引起血管的扩张,使得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大量的物质渗出皮肤外,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3]
平时饮食习惯需要调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改善血管的通透性,也会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避免生冷食物,戒烟酒精,不食腌制后的食品;少食多餐。
2、保持心情愉悦
不良的心理状态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使病情出现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注意心理疏导,保持愉悦的心情,必要时可听些音乐舒缓心情。
3、注意环境护理[3]
由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使得过敏原的种类也增加。尘螨等常见的过敏原始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物质,患者要尽量远离。平时要尽量避免养宠物,尽量避免与宠物的接触,注意室内卫生,擦拭物品时使用湿润的毛巾,避免尘螨进入体内。
避免去花草、虫较多的地方,每天打扫床,勤换被褥,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晒,紫外线可以很好杀死螨虫。被褥及衣服应选择纯棉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引起瘙痒,使得皮疹加重,每日更换贴身衣物。
4、坚持全身浴养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日常洗浴时要多加注意,最好不要使用碱性浴液或香皂洗澡。因为健康的皮肤呈弱酸性,使用碱性浴液或香皂会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慢性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坚持用皮肤屏障修复弱酸药浴乳(沐圣舒)进行全身浴养,可有效缓解脱屑瘙痒,修复皮肤屏障,清洁养护皮肤,减少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洗澡后要做好润肤工作,联合皮肤滋养凝胶外擦,可深度滋养皮肤,修复皮肤屏障。
参考文献:
[1]随永敏,陈国杰,杨云,王妤,张雁. 慢性荨麻疹临床诊疗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8(11).
[2]胡会利. 慢性荨麻疹的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2.
[3]钟翠云.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因素与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系统医学,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