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封慰问信,激起一段美好回忆(散文)
作者:李永洪(青岛莱西)
前几天,街道居委会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在微信群发通知:各位战友,慰问信和福贴到了,有空可以来领啊……
去年没有空没去领,今年这几天在家没事,还是去领着吧。
领慰问信回家的路上,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儿时欢送本村一入伍青年时的情景。
不知50、60后当过兵的还是没当过兵的,能不能记得当年有这么一首歌谣: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光荣服兵役,不过三五秋。门前栽棵小桃树,转眼过墙头,桃树结了桃,回来把桃收……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一位有志热血青年,在即将踏上部队征程时,对妈妈发出的安慰告别心声。这首歌谣直到现在,还不时地能回响在我的耳边。
那时的征兵工作是在冬季的,196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正上三年级,为欢送这位入伍青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着锣鼓,手捧大红花,早早来到记忆中的一个小胡同。当胸戴大红花恋恋不舍走出家门的参军叔叔坐上自行车挥手向妈妈告别时,这位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这时的小胡同里锣鼓声与歌声汇响成一片:“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桃树结了桃,回来把桃收”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响起,回旋在小胡同、南大街上空,歌声掩盖住了妈妈的哭泣声,响在了远去有志青年人的心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21世纪的2024年初,当下正值新年之际,而时下的征兵工作也应早已集结了吧!
现在的征兵工作不像过去了,谁家有去当兵的,好像大多人不那么关心了。过去那年代,如村里有个当兵的,真的是轰动全村,一人当兵全村人荣耀。
那时候,每当“辞灶”过后,村里都会为退伍老兵组织举行个茶话会,小学生们登门拥军优属,帮助村里烈军属做好事,挑水、扫院子、抬土垫圈,给烈军属家挂光荣灯,“光荣灯亮又亮,挂在军属大门旁”的口号声,每到大年三十的傍晚,都会高呼到每位烈军属的门前,回旋在全村的大街小巷……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个时代也过去了。今天的一封慰问信,一时激起我一段对过往年代的美好回忆。
图文/原创
2024/1/26日于莱西
作者李永洪,青岛莱西人,1976年12月入伍,1982年1月退伍,现居莱西市区。
编辑:李勋修/李元峰/付百界《青烟威文学》编辑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