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一篇名为《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文章横空出世,顿时引起了我国奶粉产业的“大地震”。
作者简光洲因此被誉为“媒体界的良心”,但“打破规则”的行为也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万般无奈之下,简光洲只能告别媒体行业。
当年那个留下一句“理想已死”就愤然离开的简光洲,如今怎么样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三鹿“毒奶粉”事件简光洲19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后来顺利进入南昌大学攻读新闻专业。
硕士毕业后,简光洲如愿进入了上海《东方早报》新闻部担任记者。
成为一名记者是简光洲的梦想,在他看来,新闻媒体的存在就是为了深入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用文字的力量将真相曝光在大众视野当中。
成为记者之后,简光洲秉持着心中的信仰,深入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中进行实地探查、跟踪报道,陆续在《东方早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如《接抗战老兵回上海》、《南通智障女子宫被切》等。
而真正让简光洲被外界所关注的,还是他在08年针对“毒奶粉”一事发表的《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文。
其实,在简光洲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毒奶粉”就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水花。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奶粉产业拥有很大的市场,国外奶粉进口国内,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于是主打“物美价廉”的国产奶粉纷纷涌现。
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众多国产奶粉品牌迅速抢占了中下层次市场,其中尤以三鹿的成绩最为突出,连续数年霸占销售量冠军的位置。
然而,2008年5月,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自己的女儿因为长期喝三鹿奶粉导致小便异常,向三鹿集团和工商局反映均没有得到反馈。
这则控诉很快在网络平台中流传开来,并慢慢有其他受害者开始站了出来。
但是不久后这则帖子却遭到了删除,据发帖人解释称,是三鹿集团告诉他,他买到的是假货,并且对方给予了赔偿。
然而风波已起,便难以轻易停止。“毒奶粉”事件逐渐引发了广泛关注。
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在同一天被确诊患有肾结石,至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婴幼儿患者,同时还出现了死亡案例。
这些婴幼儿患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发病前均长期食用一款低价位的三鹿奶粉。
“毒奶粉”一词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家媒体争相对此事进行报道,然而报道内容无一不是含糊其辞、模糊重点,甚至对“三鹿”一名略过不提,仅仅只有一个“某”字代替。
这时,简光洲率先秉持着媒体的“真实、无畏”站了出来,他在报道文章的题目中直指三鹿集团,报道一出彻底引爆了社会舆论。
随后国家部门介入调查,2008年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承认部分批次奶粉的确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媒体界的良心”在之后的调查中,除三鹿奶粉之外,国内多家乳制品品牌也被曝出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而因使用这些奶粉而患病的婴幼儿数量,在全国范围内高达近30万。
这一事件在后来被称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911”事件,在多方面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受此事件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大打折扣,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全面禁止我国乳制品进口。
而在国内,据2011年《每周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时隔三年之后仍有70%的国人不敢购买国产奶粉。
可以说,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国经济和国际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而作为最早点名报道这一事件的简光洲,则在当年当选了《新周刊》“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
他的颁奖词写道:“他打破媒体“某”规则,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
受此殊荣的简光洲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本以为自己的记者之路会由此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痛一击。
正如颁奖词中所写,简光洲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坚持了职业正义,然而他的“秉笔直书”却也葬送了自己的职业未来。
简光洲的“求真”让他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针对,《东方早报》新闻部也因为他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在一个灰色的世界里追求纯白,发现黑色便予以攻击。
2012年8月30日,简光洲从《东方早报》离职,他在微博上写道:“好吧,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从此,简光洲告别了媒体行业,后来他组建了家庭、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另一个领域中有了一番建树,却再没有提起笔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