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过了两三天,产妇可能才下来母乳,这期间新生儿喂养如何解决?到底要不要喂奶粉?牛奶配方奶粉是否会导致新生儿食物过敏,从而增加过敏风险?
建议
在出生后头3天限制牛奶补充与24个月大时患牛奶过敏或食物过敏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可以通过在出生后3天内避免补充牛奶蛋白,来预防牛奶过敏和食物过敏。
(证据级别=2b,来自于至少一个其他类型的合理设计的准试验研究的证据)
证据
这项研究在日本的一所大学医院进行,研究对象为有特异性过敏反应风险的新生儿312例(即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目前或过去患有哮喘等特应性疾病)。这些新生儿被随机分为在出生头3天补充氨基酸元素配方奶粉(n=156)或接受牛奶配方奶粉(n=156)。当这些婴儿在24个月大时,研究人员使用意向治疗分析法评估了牛奶和其他特定食物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最初限制使用牛奶的婴儿对牛奶的IgE升高者占17%,而对照组婴儿的IgE升高者占32%。食物过敏(2.6%对13.2%;NNT=10;95%CI,6-23)和其他过敏(0.7%对8.6%;NNT=13;95%CI,8-31),在最初限制使用牛奶补充剂的婴儿中较少发生过敏。对照组婴儿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预期。出生后头3天限制牛奶的补充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廉价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Urashima M, Mezawa H, Okuyama M,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w’s milk sensitization and food allergy by avoid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cow’s milk formula at birth: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 2019; 173(12): 1137-1145.
永军朗读
可以听到这段朗读
===
补充资料
新生儿喂养首选新鲜母乳或初乳,其次按时间顺序储存的冰冻母乳,再者捐赠母乳,最后配方奶。
对于配方奶,无母乳或有母乳喂养禁忌证可选用各种婴儿配方或早产儿配方,一般晚期早产儿(胎龄 > 34 周、 体质量 > 2000 g)可直接使用标准婴儿配方,< 34 周或体质量 < 2000 g 的早产儿应使用早产儿配方。早产儿出院后应根据其生长曲线选择个体化喂养方案,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待其生长指标达到生长曲线图的 25~50 百分位, 再转换为普通配方。
补充了水解蛋白配方的内容出生时有高过敏风险的新生儿首选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已有研究证实可诱导免疫耐受;出生后已经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推荐使用深度水解配方或游离氨基酸配方, 后者因渗透压较高不适用于早产儿;对整蛋白配方喂养不耐受者可选用不同蛋白水解程度的配方,包括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期间也可以考虑短期使用。
其他无 / 低乳糖配方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及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综合征、小肠造瘘)的患儿。对于某些遗传代谢病的患儿,应根据其疾病特点选用专门的特殊配方如苯丙酮尿症、 枫糖尿症。
近年来,大力倡导人乳库建设,捐赠人乳喂养成为热点。美国儿科学会提出,在母乳不能成为新生儿喂养的第一选择时,捐赠人乳可以作为替代喂养。国内的情况存在捐乳量少、成熟乳占比高的缺点,制约了新生儿乃至婴儿期的长期使用。部分受捐婴儿体重增加不理想,而退而求其次,选择配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