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合,原因就在于碘。
不可否认,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几乎丧失殆尽,纷纷转向了进口奶粉品牌。然而因为担心买到的是贴牌货,所以无论是“人肉”、网购或是其他渠道,总是想尽办法希望能买到真正的“洋奶粉”,总觉得这样才安心,买来的奶粉才会更安全更营养,至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其中日本作为与我们临近的发达国家,其奶粉也被很多人所推崇。
2016年央视曾经曝光过《19款知名“海淘奶粉”抽检40%不合格》的新闻,新闻中提到,根据我国的标准,抽检的4种日本奶粉中(固力果、明治、和光堂、森永)有一款碘含量不足(并没有提到是哪一款)。此外,2012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检测发现日本品牌和光堂(就是我这篇5000字的文章 数据来了:吃了日本“核污染区”食品会怎样? 中“洗地”的品牌)的奶粉碘含量只有1.2μg/100kcal, 森永的奶粉也只有2.4μg/100kcal。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关于婴幼儿奶粉碘标准是 10-60μg/100kcal,美国是 5-75 μg/100kcal,2014年欧洲食品安全局营养与过敏专家委员会的建议最低碘标准为15 μg/100kcal。我国是10.5-58.6 μg/100kcal(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GB10765-2010、GB10767-2010在多个项目要求中均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婴幼儿奶粉标准更严格,号称“全球最严格婴幼儿奶粉国标”)。
人体需要的碘除了来自食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环境(土壤、水、空气等)。日本的地理位置、饮食模式等因素都决定了它是一个不容易缺碘的国家,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碘出口国,有着海产品丰富、环境本底值偏高的特点。
因此在这种丰富的碘环境下,日本奶粉本身都或多或少会含有一定量的碘,而日本婴幼儿能接触到的其他途径(例如母乳、辅食、饮水、甚至空气等)也一般不会缺乏碘。所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日本奶粉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强制要求碘含量,也不检测碘含量。
既然不强制要求,那么日本奶粉中碘水平的高低,就需要看其原料的含碘量以及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因素。不排除日本的某些地区环境碘含量的确不高,所以如果是从日本不同地区购买的奶粉,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因为碘含量可能“忽高忽低,飘忽不定”。买到的日本奶粉罐子上往往也不会有碘的营养含量标识。
好在如果是从正规渠道出口到我国大陆的奶粉,必须要按照我国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标准的要求。我国出入境、质检以及食药监等监管部门也会对进口奶粉进行严格的检验,以1段婴儿奶粉为例,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的要求,其必检项目就有50项,进口商须提供全部项目合格检测报告才能入境。所以只要是符合我国标准通过正规渠道在我国市场上市的奶粉,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含碘量都是有保障的。
二、长期吃日本奶粉有严重后果吗?碘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甲状腺功能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和婴儿碘摄入不足更是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造成损伤。慢性缺碘也可能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和甲状腺肿(慢性碘摄入过量也可能导致甲状腺肿)。
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一致的标准,也是同时为了保证消费者健康和食品贸易公平,低于这个标准不见得会产生风险,具体还是需要评估各种因素,比如喂养习惯、当地经煮沸的自来水的碘含量、孩子的体重等等。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2014年的建议,6个月内婴儿适宜的碘摄入量为70微克/天,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的建议是85微克/天。假设每天摄入500千卡,如果是前面碘含量较低的两款日本奶粉,搭配10微克/升的水冲配,一天仅有不到20微克的摄入量,确实远不足以满足正常需要,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长期碘摄入不足可能会因为缺碘出现生长发育损伤,认知能力低下,甚至引起克汀病(呆小症),表现出生长停滞、身材矮小、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聋或哑等症状。
三、国外奶粉品牌重要还是配方重要?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难回答,选奶粉肯定得是适合孩子需要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品牌、配方、渠道、口味、价格等因素决定购买哪一款产品。
前面说到,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奶粉,都是需要符合中国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各项国家标准的,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是“人肉”、“海淘”等方式购买的国外奶粉,往往是遵循当地的相关标准生产的。所以这时候需要关注其配方,对照我国标准及DRIs,判断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宝宝的需要。
但是,产品的安全性是由生产企业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生产工艺和风险控制、成品运输及储存时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共同决定的,因此品牌也很重要,甚至于在我国动不动就销声匿迹的小品牌、什么都敢说的销售人员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的问题,因此如果是购买国行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我个人会选择大品牌优先于配方,事实上我给我宝宝当初准备的就是爱他美,不过我的宝宝好像顶多也就吃过一次,纯母乳喂养了整整173天后根据我的判断加了跨境购买的美国标准强化米粉和进口铁剂,这又是后话了……
说到跨境购买,其实这存在长途物流中可能增加的风险,例如储存不当导致变质、包装或奶粉污染机会增高等。因此还是建议找靠谱渠道购买奶粉,一方面产品的真假、质量等相对来说更有保障(可能会有不良代购收购进口奶粉的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溯源和维权路径相对通畅。
四、如何界定某品牌是“假洋鬼子”?怎么算是“假洋鬼子”?判断这个显然需要大量证据,而且有很多灰色地带。比如说一个知名国外品牌的负责人是华人,他收购了一个国内的老厂生产这个厂子原先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在国外完全没有产品线,生产、营销、用户都是在国内,这算是假洋鬼子吗?更何况华人为主、只针对中国市场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此判断假洋鬼子对于消费者来说的意义主要在于保持警惕,了解更多信息。
鉴于“假洋鬼子”这个词是贬义的,我倾向于理解为:从各种宣传上突出国外的元素,不但宣传与实际不符,而且品牌背后以华人为主。以婴幼儿配方奶为例,人家肯定是自称自己是进口产品、国外品牌,那么我们就可以来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进口的。
首先想要单纯的用进口和国产来区分奶粉可能不太容易,因为一罐奶粉,特别是配方奶粉,是由多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而这些原料则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奶粉从加工生产到成品上市前的某些环节也会在不同国家完成,简单的分类见下表:
一般国产品牌常用前两种方式,进口品牌则常用后两种。可能大部分消费者最放心的是最后一种原装(罐)进口的奶粉。那么如何判断奶粉是否原装(罐)进口的?
1、看标签:包装上的中英文标签,可查看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2、看证书:看该产品有无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注有进口奶粉包括生产批号等详细信息的卫生证书。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奶粉是真正进口的。
3、查目录: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公布了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的境外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信息和进口商信息,自2014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消费者购买前可查询该目录:
http://www.aqsiq.gov.cn/xxgk_13386/tzdt/zztz/201405/t20140529_413978.htm 感兴趣的还可以看看进口婴儿奶粉到达中国的报关日期:
http://www.cccfna.org.cn/dairy/就配方奶来说,如果是国外进口品牌,可以先在中国工商局查一下国内进口商的信息,可以利用国家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公司成立日期、注册资本,相关人员的其他公司等进行一些梳理。然后通过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
http://www.cnca.gov.cn/bsdt/ywzl/jkspjwscpqzc/ 查到境外的生产企业、注册地点,然后再去该国的工商局、商标注册机构查一下相关信息也就能有所了解了(这个还得看搜索引擎的实力)。如果是一些新成立的小公司,我一般还会着重看一下其官网,比如上面的外语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总部的联系方式,还有网站域名的whoise信息,这种往往都是早期人员抢注的,可能比商标注册还早,有时候就能发现是中文拼音,甚至是有的在中国备案的网站可以直接查到公司管理者的联系方式,进而反向查询有时会发现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