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奶粉路在何方,业务已到天花板?

婴童网

经营奶粉业务百余年的雅培,正站在是否要与该业务说再见的十字路口。6月28日,雅培被曝出打算以90亿美元的“身价”出售包括奶粉在内的营养品业务,从而专注于医疗业务。对此,雅培方面表示,目前无意出售该业务。

雅培奶粉路在何方,业务已到天花板?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受全球奶粉产能过剩影响,雅培营养品业务待价出售并非空穴来风,未来依然存在很大的可能性,但受到反垄断及全球整体行业盈利下降等情况影响,90亿美元的开价难寻接盘侠。

同时,业内人士称,随着雅培在中国市场奶粉业务的逐步回暖,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雅培是否剥离奶粉业务的胜负手。未来,雅培欲在中国市场再发力,还需狠抓质量并加快渠道转型。

雅培商超渠道衰落

据雅培201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全球销售额为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7%,有机增长幅度达6.9%。其中,医疗器械领域、药品业务板块以及诊断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4.6%、9.9%、58.7%;实现27.4亿美元、10.4亿美元、18.4亿元的营收。

而此次被传闻的主角营养品业务一季度收入17.6亿美元,全球销售增长7%,有机增长4.7%,其中婴幼儿营养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0.5%,主要源于大中华区在内的多个亚洲市场的强劲增长。成人营养品也增长了6.6%。

近年来,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各大品牌的市场占比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雅培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明显。在惠氏、美赞臣等国外品牌占据超高端市场的前提下,中高端市场出现了较为激烈的争夺,飞鹤等国产品牌逐步占据了该价格区间的绝对市场。当国产婴幼儿奶粉价格普遍维持在200元~300元的时候,有部分外资奶粉品牌甚至将价格压至200元以下。

2017年~2018年,各大奶粉企业几乎都打出渠道下沉的目标,美赞臣希望通过电商实现渠道下沉的目标,达能系产品则依靠自身价格优势、海淘属性继续保持已有的市场地位,而后来赶上的飞鹤通过一系列营销概念,让消费者接受其配方概念,刺激提升品牌认知度。

事实上,雅培也一直希望将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市场,商超渠道的衰落让雅培很难迅速实现,不过,母婴渠道具备加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黏性等优点,未来雅培是否转战其他渠道是个大问题。

雅培的烦恼

作为曾经外资奶粉企业三巨头的雅培,此时传出被收购的传闻并不令人意外。在惠氏如日中天之时,雀巢将其收购麾下;2017年,快消巨头利洁时收购美赞臣。而随着医疗板块的发力,作为国际医疗巨头雅培,其营养品业务表现略显一般。

公开资料显示,雅培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为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7%。而营养品业务板块第一季度全球销售增长7%,达17.56亿美元。2017年,由于雅培营养品业务在中国市场出现过剩,雅培首席执行官白千里曾表示:“虽然我喜欢营养品业务,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我看到的是放缓。”

根据行业内普遍估计,在婴幼儿奶粉行业,目前惠氏依旧把持着行业第一的交椅,紧随其后的属达能系,以及不分伯仲的飞鹤和美赞臣,而雅培则排在其后。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未来,雅培出售营养品业务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选择剥离营养品业务可能是为了专注于公司的医疗业务。“当前,医药医疗行业已成为各大奶粉巨头争相抢夺的下一个市场,行业前景十分广阔。”据了解,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容量将达到5298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市场份额将达708亿美元,占据医疗器械总市场的13%。”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占据雅培营养品板块最大份额的为婴幼儿奶粉,传闻出售营养品业务实际上是出售婴幼儿奶粉业务。“从整个国际范围内来看,这些年整个婴儿配方奶粉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从宏观来看,销售需求的增长量主要来自于亚太新兴市场,而亚太新兴市场这些年的增长放缓。像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真正具有增长量的市场又比较小众,所以对整个以奶粉为主的产品前景来说,尚不明朗。雅培未来出售这块业务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不过,乳企出售或收购相关奶粉业务并不是稀奇事。近五年来,全球奶粉巨头曾发起多起大规模并购事件。2012年,惠氏奶粉以118.5亿美元“卖身”雀巢;2017年,利洁时以179亿美元收购美赞臣。宋清辉表示,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行业里不断出现这些出售和收购案例的原因是为了聚焦主营业务,或是为了扩充产业链,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雅培中国市场的明日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目前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有率上落后于对手,但中国市场仍然是决定雅培营养品业务未来走向的重要一环。面对全球奶粉行业低迷与中国奶粉行业走强的反差,白千里曾表示,至少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是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雅培营养品业务发展的关键,但目前也面临着自身质量与竞争对手挑战的双重难题。

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雅培奶粉因质量问题被曝光十余次。资料显示,2002年,即进入中国市场的当年,雅培被曝奶粉在生产线含细小铁质微粒的润滑油污染;2008年,由于雅培产品在出厂时密封不善,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婴儿出现反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年三聚氰胺事件,雅培再一次落马;2016年,备受关注的上海1.7万罐假奶粉案件,“雅培”也深陷其中。宋清辉表示,在上述背景下,雅培未来在中国市场还将面临声誉、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挑战,雅培需把好原料质量关。

除了质量关,雅培还将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十年前,雅培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洋奶粉品牌通过沃尔玛、家乐福、欧尚等国际大卖场和外贸公司进入到中国市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中国市场,雅培营养产品主要以奶粉为主。目前在中国有机奶粉市场,雅培在华配方奶粉业绩规模在40亿左右。

宋亮认为,由于受肉毒杆菌事件、假奶粉事件以及A2、贝拉米等新晋网红品牌的冲击雅培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势头减弱。未来,雅培需要狠抓质量并加速渠道转型。“雅培以母婴为主的发展思路没有形成,仍严重依赖传统商超大卖场。”

在不愿具名的专业分析人士看来,从目前的形式来看,雅培在中国市场没有太好的优势。以他目前的组织架构来说,再进行一个渠道的拓展以及市场的下沉可能性不大。在此情况下,把营养品业务剥离掉应该是比较明智的。

雅培在中国市场的明日之路,也是任重道远,有机产业君会持续报道关注。

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