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家庭烘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低于市场价太多的原材料需慎买,尤其是在网店!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八起去年检察机关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涉及销售跨国知名乳企-恒天然过期奶粉的案件,该案件查获过期奶粉百余吨,且多通过批发和网店等方式进行销售。此次过期奶粉事件,恒天然对南都记者回应称自己是受害方,而对于该说法,业内认为其在推诿责任。
销售员卖出过期恒天然奶粉超80吨
据通报显示,2015年,被告人孟新保与王玉琦、杨欣(均已判决)等受雇于上海姜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员,负责销售烘焙奶粉等产品。2016年1月至4月,该公司负责人尚晓峰(已判决)授意被告人孟新保及王玉琦、杨欣等销售人员对外推销超过保质期的新西兰恒天然全脂奶粉等产品。嗣后,被告人孟新保累计向客户叶榕(已判决)销售过期新西兰恒天然全脂奶粉80.8吨,销售金额共计110余万元
2018年4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将孟新保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向闵行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10月19日,闵行区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被告人孟新保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60万元,杨欣、王玉琦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二年、五年。
通报称,警方对该案的侦查是以终端淘宝销售零售商为突破口的,通过层层分销渠道最终查获销售过期奶粉的源头企业,查获过期奶粉百余吨,查处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数十名,累计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过期奶粉多通过批发和网店销售
据悉,该案件可追溯到2016年,据当时的官方通报称,2016年3月,上海市食药监局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食药侦总队联合执法检查,在闵行区一仓库内,发现上海榕顺食品有限公司将已过期的新西兰“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违法加工成小包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办案部门当场扣押涉案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及加工设备。当日,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榕顺公司负责人叶榕等5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随着调查深入,最终查明另一犯罪嫌疑人刘某为减少过期新西兰产烘焙用乳制品的损失,在2016年初通过其掌控的上海嘉外公司将276吨新西兰产烘焙用乳制品过期库存,通过南通华源饲料公司以走账方式销售给其亲戚尚晓峰设在松江的姜迪公司。
然后姜迪公司将其中已过期的166.8吨问题产品分销给上海榕顺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智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上述经销商将榕顺公司加工成小包装的过期烘焙用乳制品,通过批发和网店等方式进行销售。
恒天然回应:是受害方
今日,作为该案件中涉事奶粉的制造商-恒天然在给南都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恒天然用了“受害方”的字眼,对于几百吨的过期产品怎么流出去的?恒天然回应南都记者时称,没有参与此次调查也不是此次调查的对象,但可以确定卖给经销商的货物是安全优质的产品。
对于公司的产品溯源体系及临期、过期产品回收体系,恒天然方面表示,食品质量和安全是恒天然经营过程中不可动摇的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和销售产品均有严格的追溯程序和制度,同时也要求经销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所售的产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对所售产品进行有效追溯,以确保恒天然产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质。此外,对于供应链有严格的管理,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恒天然给南都记者发来的回应业内:过期乳品销售问题值得关注
对于恒天然的受害方说法,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认为其在推诿责任,“公司的销售人员卖了本公司过期产品,然后本公司还要说自己是受害方,除非是这个公司把它的产品完全外包给了这个渠道,渠道有自主权。”他如是说,“即便是这样,公司是不是也有连带责任?首先这个品牌是不是公司的?产品销售出去,公司是不是得掌握销售员和销售动向?现在说这事儿公司不知道,明显是在推诿责任”。
采访中,宋亮指出,销售过期产品是个大问题,这几年婴儿配方奶粉尤甚,“这主要是很多企业动销不好造成库存积压形成的。正常的大型企业都直接把过期产品卖给饲料公司。”但对于其他很多品牌的过期产品动向应该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注意,因为有些企业并不会把这些产品老老实实的送到饲料厂,而是可能再回炉,有可能会再推向市场。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实习生 钱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