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拍嗝”并不是最佳办法,试试这7招比“拍嗝”好用

婴童网

原标题:新生儿吐奶,“拍嗝”并不是最佳办法,试试这7招比“拍嗝”好用

新生儿吐奶,“拍嗝”并不是最佳办法,试试这7招比“拍嗝”好用

新生儿吐奶是许多新手妈妈在喂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和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加之喂养不当、过敏反应、感染或其他疾病等因素,导致新生儿吐奶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有些妈妈认为只要在宝宝吐奶后进行拍嗝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本文将详细分析新生儿吐奶的主要原因,并提供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妈妈们走出喂养误区。

新生儿的胃部发育尚未成熟,呈水平状,入口松,出口紧,这种生理结构使得宝宝容易发生食物反流,导致吐奶现象。此外,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也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消化问题,从而引发吐奶。

母亲喂养不当与新生儿吐奶

除了生理原因外,母亲的喂养不当也是导致新生儿吐奶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

1. 喂奶过多或过快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喂奶过量,导致宝宝胃部负担过重,无法消化吸收,从而引发吐奶。另外,喂奶过快也会导致宝宝吞咽不及,容易引发吐奶。

2. 不适当的喂奶姿势

如斜抱宝宝喂奶,导致奶水误入气管,或者让宝宝平躺喝奶等不正确的喂奶姿势,都可能引发吐奶。

3. 忽视喂奶后的拍嗝 

一些妈妈在喂奶后不重视给宝宝拍嗝,导致宝宝胃部气体滞留,容易引发吐奶。

此外,如果宝宝对某些食物或奶粉过敏,也可能引发肠胃不适,进而导致吐奶。

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技巧

为了减轻宝宝的不适和预防吐奶,母亲们需要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注意相关喂养事项。

1. 适量喂奶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的喂奶量约为500~600毫升,每2~3小时喂一次。在实际喂养过程中,妈妈们应根据宝宝的实际需求和胃容量适量喂奶,避免过量。

2. 控制喂奶速度 

适当控制喂奶速度,避免过快。如果奶水流速过快,宝宝吞咽不及,容易引发吐奶。妈妈们可以通过按压乳房来控制喂奶速度,或者使用剪刀手来夹住乳头,以减缓奶水流速。

3. 正确的喂奶姿势 

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如摇篮式抱法,让宝宝的身体与水平面保持45°~90°的角度,头略高于身体,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斜抱或平躺喂奶,以免造成呛咳或误吸。

4. 重视拍嗝 

喂奶后要轻轻拍嗝,帮助宝宝排出胃部气体。拍嗝时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用力过猛或让宝宝平躺拍嗝。正确的拍嗝方法是将宝宝竖抱,轻拍其背部中段,以促进气体排出。

5. 避免过度喂养 

新生儿的肠胃功能较弱,过度喂养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吐奶。因此,妈妈们要根据宝宝的实际需求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6. 保持适宜的环境 

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喂养,避免嘈杂环境和刺激物的干扰,以免造成宝宝分心或引发呕吐反射。

7. 饮食注意 

对于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宝宝,妈妈们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同时要确保自己的饮食均衡和营养丰富。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妈妈们更好地喂养新生儿。

1. 尽量避免让宝宝吞入过多的空气 

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含乳姿势是否正确,避免让宝宝吞入过多的空气。此外,在喂奶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乳头拔出让宝宝吞咽空气到一定量时再继续喂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的进入并预防吐奶的发生。

2. 注意宝宝的情绪状态 

新生儿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因哭闹而引发吐奶。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宝宝并尽量避免在宝宝哭闹时喂奶,这样可以帮助宝宝保持平静并减少吐奶的风险。

3. 逐步增加喂奶量 

随着宝宝的成长所需的奶量也会逐渐增加,妈妈们要逐步增加喂奶量和喂奶频率,以适应宝宝的生长需求。

4. 注意喂奶时间 

尽量避免在宝宝刚吃完辅食或刚刚醒来时喂奶,这些时间点容易引发吐奶。同时,也要避免在宝宝过于饥饿或疲劳时喂奶,以免加重宝宝的消化负担。

总之,新生儿吐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减轻宝宝的不适和预防吐奶,妈妈们需要了解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情况、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宝宝出现频繁吐奶等症状。如果宝宝频繁吐奶且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 周雪玫】

【编辑:XC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