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探索: 哪种道德理论最好?

婴童网

原标题:道德探索: 哪种道德理论最好?

道德探索: 哪种道德理论最好?

你相信道德吗?哲学家康德、叔本华和黑格尔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论。

什么是道德?它为何重要?

道德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道德意识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及其人际、群体和社会关系。

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伦理理论与道德: 有什么区别?

道德是一种自我意识。

道德规范、原则和传统的形成,标志着人们从自发的行为和关系形式,过渡到有序的、自觉规范的行为和关系形式。

千百年来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原则的形式反映在善恶、正义、良知、责任、生命的意义、幸福和爱等范畴中,可以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将美德分为两类:伦理美德和智慧美德。

亚里士多德将勇气、节制、慷慨等,积极的人格品质称为伦理美德。

他把伦理学称为研究这些美德的科学。后来的哲学家将伦理学称为道德科学。

在古罗马时期,道德 "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 "脾气 "或 "习俗"。

虽然这两个概念都涉及行为的对错问题,但它们的方法却有很大不同。

道德指的是一套价值观或信仰,这些价值观或信仰决定了在特定社会、文化或个人良知中什么被认为是 "正确的"。

它具有主观性,受宗教教义、文化规范和个人信念的影响。

康德眼中的道德

道德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评估行为和决定什么是道德上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行为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伦理学涉及对道德原则,和普遍行为规则的更广泛的哲学思考,这些原则和规则适用于任何时间或地点。

它更注重一般结果,而不是宗教或传统等外部影响。

在做决定时,它还鼓励逻辑推理,而不是情绪反应。

尽管伦理与道德有着本质区别,但在历史上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伦理学理论源于现有的道德规范,同时借鉴理性赋予道德以普遍性。

康德的义务伦理是道德哲学中理性主义的经典范例。

它与这位思想家更广泛的哲学体系紧密交织,并与他的知识论和宗教哲学,以及其他许多理论相互影响。

康德的目标是理解人的本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我能知道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和 "我可以希望什么?"

这些问题可以被理解为首要问题的子问题: "什么是人?" 康德试图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道德问题无法回避。

康德将伦理学定义为,关于自由和道德法则的学说,试图将其从一切经验中净化出来。

这位哲学家坚信,有必要将伦理学转化为一种,与经验毫无关联的道德形而上学。

埃德蒙-莱顿《责任》油画

功利动机和情感因素,同情和怜悯都被视为 "不存在 "而遭到拒绝。

康德认为,道德给了我们一个为之奋斗的理想,当然,这就是理性的理想。

这就是为什么康德的伦理学,常常被称为理性伦理学。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应该完全出于责任感。

为了在伦理学领域追求数学上的精确性,这位哲学家给出了一个 "道德公式"。

绝对命令:只遵循这样一条格言行事,在这条格言的指导下,你可以同时希望它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

康德的伦理理论要归功于亚里士多德。

二者的区别在于,亚里士多德将道德美德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而康德则拒绝这种联系。

康德依靠理性,试图将我们变成一种 "道德机制",使其顺利而准确地运作。

简-斯坦《不节制的影响》油画

叔本华有争议的道德哲学

另一位著名的道德哲学家是亚瑟-叔本华。

他的性格并不符合康德理想中的节制和圆滑。

他爱争吵,悲观厌世,而且不结婚,因为他是一个坚定的厌恶女人主义者。

叔本华对康德的作品产生了兴趣,但对康德的许多观点持不同意见。

叔本华抨击了义务的观念。

他向康德提出了以下问题: 谁告诉你我们的行为必须遵守一些法则?

是谁告诉你有些事情必须发生,但却从未发生过?

你凭什么预先接受这一点,并据此立即以立法命令的形式将伦理强加给我们?

叔本华认为,伦理学关注的是 "应然",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涉及的是活生生的、行动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实体。

因此,这位哲学家否定了,在对经验环境进行研究之前就已存在的规律,而满足于对日常生活进行解释,努力去理解它。

叔本华关注 "债务 "这一道德概念。

叔本华认为,债务不可能是无条件的:我们最初是借贷,之后才成为债务人。

当然,对于道德而言,这样的债务概念并不适用。

对于 "未偿债务",惩罚通常是假定的。

在《旧约》中,上帝可能会惩罚不当行为;在这里,道德义务的概念是合适的。

由于人们普遍相信命运,古希腊思想中也有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但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家们放弃了用命运的概念,来解释因果关系,而将重点放在物理定律而非形而上学上。

叔本华钦佩并支持康德将道德与幸福分离的愿望,但也看到了绝对命令的弱点。

康德提出的成为 "值得幸福的人 "的机会过于鼓舞人心,从而产生了额外的动机。

这样,康德的主要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它在于最初的 "纯粹 "道德行为(只是出于责任感)。

它被 "不道德 "的欲望所玷污,成为值得幸福的行为。

黑格尔对康德和叔本华的批判

黑格尔认为,道德与社会和历史背景有着内在联系。

他的观点与康德和叔本华的观点有多处不同。

在黑格尔看来,道德价值观是由制度、习俗和规范形成的。

他的哲学将道德视为,不断变化的道德意识中辩证发展的产物。

与康德的个人主义立场不同,黑格尔认为,道德应从我们的 "伦理生活"整体来理解。

这就包含了更广泛的社会因素,如文化习俗和共同价值观。

黑格尔也不同意叔本华的悲观观点,即人类只是徒劳地试图抑制欲望或减少痛苦。

他认为,和谐不仅不会与自我实现相冲突,反而可以通过将个人欲望与公认的原则相结合来实现,从而带来真正合乎道德的、充实的个人生活。

这种全面的阐释有别于康德毫无参照点地一味强调义务,也有别于叔本华仅从人性角度,考虑不可能实现目标的悲观主义。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破碎的蛋》

那么,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理论?

道德在人类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虽然 "伦理 "和 "道德 "这两个词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道德是由宗教教义、文化规范或个人信念形成的主观意识,而伦理则涉及对指导行为的普遍规则的哲学思考。

伦理理论借鉴了现有的道德规范,以加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两者共同促进积极的行为改变和社会和谐。

康德的 "义务伦理学 "强调理性主义,主张道德行为完全由 "绝对命令 "指导下的义务感驱动。

叔本华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黑格尔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道德,认为个人欲望必须融入公认的原则,才能在制度、习俗和共同价值观等,不断演变的环境中实现道德生活。

因此,根据这三位伟大哲学家的论点,道德是人类对正确行为的信仰和实践。

一般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总结而不断发展,以促进积极的行为变化和社会和谐。

不过,无论如何,它都涉及到制定指导思想和行动的个人准则,并纳入指导行为的普遍规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