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批次洋奶粉被召回!揭秘沙门氏菌的恐怖,家长们别再大意

婴童网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600多批次洋奶粉被召回!揭秘沙门氏菌的恐怖,家长们别再大意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近日,深受国人追捧的法国乳品巨头兰特黎斯集团(Lactalis)宣布在全球大规模召回共计600多个批次奶粉,因疑似受沙门氏菌污染。其中,召回的包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喜丽雅”(Celia)、赐多利、妈咪爱共42个批次4.6万箱奶粉,有6批次已公布具体名单。

花高价买的奶粉出了问题,这让宝爸宝妈们敏感起来。也使很多人更加关注沙门氏菌。那么,沙门氏菌到底危害有多大,我们日常生活中又应如何预防呢?

沙门氏菌从哪来?

沙门氏菌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动物肠道。尤其是家畜和鸟禽,人和动物粪便是沙门氏菌的一个主要来源。

二是环境因素。水源、土壤、饲养和加工环境中广泛存在沙门氏菌。

所以,沙门氏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传播。一是肉类、蛋类、奶类及相关制品生产、加工、储存及销售过程中污染沙门氏菌,或水源污染,从而引发中毒。二是通过接触沙门氏菌污染高发的环境,如医院、养殖场等。

沙门氏菌有哪些危害?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的食物中毒数据统计显示,50%~60%的食物中毒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其中沙门氏菌感染率最高。

目前研究表明,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与其鞭毛、黏附素、等毒力因子有关,毒力因子不仅能够帮助沙门氏菌更好的侵入上皮细胞,引起身体炎症,还能在宿主细胞内定植,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竞争,获得生长优势。

此外,沙门氏菌能够产生大量内毒素和肠毒素,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如伤寒、胃肠炎、败血症等,通常伴随呕吐腹泻、发热畏寒、腹绞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脱水导致死亡。

沙门氏菌如何预防及救治?

自然存放的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

加强卫生管理

食用肉蛋奶等易感染食品前应注意清理,切断环境中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

低温环境保存

控制沙门氏菌在食物中的繁殖,低温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因此食物尽量于低温环境下保存,还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彻底加热食用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55℃加热1小时或60°C热处理15~30分钟即可被杀死,对于易受污染的食品要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因此,尽量不要食用生肉及生吃鸡蛋。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发新一轮传播。此外应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处理受感染食品,防止沙门氏菌进一步传播。

产品进口时,并未被检出沙门氏菌,但作为预防性措施,广大消费者还是应停止食用相关批次的奶粉,业界经销商和代理商如果持有这些产品应停止销售,可通过电话、网上留言、门店进行退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支持我们请评论点赞☟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标题:妈妈们还在迷信“洋奶粉”?当心!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