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之后又现“假奶粉”孩子成长怎能毁在起跑线上

婴童网

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2008年9月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粉。而且人们发现两个月来,中国多省已相继有类似事件发生。中国卫生部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发膀胱癌。

“毒奶粉”之后又现“假奶粉”孩子成长怎能毁在起跑线上

事件曝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还包括:广东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元、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国产奶粉至此丧失民众信任。

近日,震动家长圈的湖南郴州永兴县“大头娃娃”假特医奶粉事件发酵升级,再度揪起了千千万万妈妈们的心,也给国产奶粉品牌泼了冷水,令国产奶粉市场再度蒙上一层阴影。据报道,郴州永兴过敏患儿出现湿疹、拍头等异常情况,头骨畸形疑似“大头娃娃”,被确诊为佝偻病,且均食用了一款名叫“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特医食品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且普通食品不能有疾病防治等功能宣称。

更严重的是,倍氨敏并不是唯一一个假奶粉,也不是第一个被曝光的假奶粉

同样在湖南郴州,就在今年3月,刚刚有十几个家长联名请求当地政府处理郴州儿童医院医生向患儿推销名为“舒儿肽”的假特医奶粉、真固体饮料。

去年4月,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了40多个同样打擦边球的产品。这些执行固体饮料生产标准的倍氨敏们,都通过卡通包装、“儿科医生推荐”类的宣传语,暗示自己是适用于婴幼儿的特医奶粉。

在北京,新京报也发现3家医院的院内商店售卖标称宁波特壹食品、青岛金大洋乳业生产的并无特医奶粉资质的固体饮料“肽敏康”、“佳瑞宝”、“贝尔康”等,却有医院的医生对相关产品向过敏患儿家长进行推荐。

这就比导购员的忽悠还要可怕。因为根据规定,婴幼儿在选用特医奶粉时,是要根据医生诊断来的,服用也要遵循医嘱。为了每罐60元左右的提成,这一小部分可能接触到患儿的医生竟然可以罔顾孩子健康,违规与企业完成利益输送。

商界流传一句话,即孩子的钱最好赚。赚孩子的钱没问题,但要赚得干干净净。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盈利赚钱是第二位的,这是一条不容触碰的底线。“大头娃娃”的悲剧不能重演,谁搞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就该把谁的锅砸了,非此不足以安抚父母之心,更无法震慑后来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