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四成海淘“洋奶粉”不合格,进口奶粉究竟值不值得拥有?

婴童网

最近,央视某栏目在京东、天猫等平台购买了19款热销海淘奶粉,测评样本发现,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42.1%。宝宝吓坏了!海淘奶粉的妈妈吓坏了!原来喝洋奶粉还不如国产奶粉更好?喝洋奶粉会吃出问题来吗?

央视曝光四成海淘“洋奶粉”不合格,进口奶粉究竟值不值得拥有?

文/记者洪广玉 图文编辑/陈永杰

近日,央视《消费主张》栏目购买了19款知名的“海淘奶粉”,委托食品检测机构对12种矿物质、13种维生素、2种污染物进行检测,结果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中国的婴儿奶粉国标,不合格率达到了42.1%,另有三款日本奶粉维生素含量K的含量低于中国国标。更有受访专家称,某些成分的含量高了或低了,“长期摄入”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北京科技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配方奶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媒体不应过度解读

毫无疑问,央视记者送检的结果是客观可信的,而且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各国奶粉的标准本来就有差异。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宋昆岗认为,该节目只是说明了国外奶粉和中国奶粉在成分上有一些差异,其它的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宋昆岗介绍说,中国目前的婴幼儿奶粉标准是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制定的标准来做的,欧洲的标准也是参照这个标准做的,但有些国家并不是参照它做的。在Codex的标准中,对于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成分,都制定了上限和下限,但有些指标是强制性的,而有些指标是推荐性的。各个国家可以按照国家人群的身体状况、膳食结构有些调整,但总体而言是“大同小异”,差别并不是很大。

宋昆岗认为,按照它国标准生产的奶粉,肯定会有一些指标不符合中国标准,海关只要查到不符合中国国标的产品,理应会判为“不合格”,这是个法律问题,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只是某些成分超标一点,这点“差异”是否会造成明显伤害,并不一定。

“有专家说长期食用可能那样的奶粉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怎么吃,吃多少天才会出问题,并没有人做过实验。”宋昆岗认为,客观地说法应该是“中国的宝宝喝国产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记者也联系到了在央视节目中出镜的乳品专家、中国农大南庆贤教授,南庆贤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相信,中国自己制定的婴幼儿奶粉标准是科学的,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国外的比中国更好。

▍不提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动辄比较奶粉好坏是误区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系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妇幼营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汪之顼教授认为,当前舆论中对“奶粉好坏”关注太多,这是一个误区。

汪之顼强调,公众在谈论奶粉之前,一定不能忘了还有“母乳喂养”。宝宝出生以后,要千方百计、尽可能地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到至少6个月,再添加辅食;如果妈妈在4个月或6个月后去上班,也要坚持母乳喂养加奶粉的方式到12个月。

汪之顼认为,必须把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清楚,再来比较配方粉之间的差异。家长们应该明白,对于小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天然最合适的“口粮”。从宝宝吃的第一口母乳到最后一滴母乳,成分都是有变化的,妈妈的膳食也会影响母乳的成分,从这个方面来说,配方粉能够模仿的程度是很低的。母乳本身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它和宝宝之间是有生物上的呼应关系的。吃母乳的宝宝也许不是长得最快的,但是身体长得最健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更聪明,患慢性病、过敏的风险、感染疾病的风险都更低。

相比较母乳的这些优点,配方奶对于6个月内的宝宝,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食品。家长应该意识到,奶粉喂养都是有缺陷的,选择奶粉喂养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大的“代价”,与不能母乳喂养的“代价”相比,奶粉之间的那点差异——哪怕是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相比,都是细枝末节,微不足道的,“如果说母乳是一座高山,那么配方奶之间的差异,就是小丘之间的差别。”汪之顼打比方说。

汪之顼认为,讨论不同配方奶之间的成分、含量上的那点差异对宝宝健康有什么影响,很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提倡的是纯母乳喂养,而到了6个月以后,在保留一部分母乳的基础上,宝宝普遍开始添加辅食,纠结于其中的微量元素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意义并不大。即使是不同奶粉标准有差异、成分有一点不同,也不会导致极端的、恶性的结果。

▍客观认识配方奶的作用,不宜过分宣传

汪之顼特别提醒,要客观认识配方粉的作用,既不能妖魔化,也不宜过分宣传奶粉的好处。当前舆论热衷于讨论奶粉的好坏,可能会误导一部分认知不太高的妈妈,她们会想,“既然有更‘好’的奶粉可以选择,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母乳喂养呢?”

而实际上,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是否认识充分,很可能决定家长的选择。比如在“开奶”环节,宝宝刚生下来,妈妈的乳汁还没有充分分泌,那么当宝宝开始哭时,是让他多哭一会,还是怕他饿着马上喂奶粉?如果宝宝先喝了奶粉,那么吮吸就不会那么持续用力,这一步会影响到开奶的快慢,甚至是开奶是否成功。因此,在最新制定的《母乳喂养指南》中特别强调,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一定要是母乳,不要怕宝宝饿着。

孩子吃母乳是神圣的权利,这点需要全社会来理解和维护。在宝宝满4个月以后,妈妈回到职场,需要得到单位的支持,比如尽可能给长一点时间的产假,或者允许上班中间回去喂养一次,或者为妈妈在单位挤奶提供场地、环境上的便利,而不是让妈妈躲到厕所里去挤奶。

▍如果真的喜欢“洋奶粉”,也不建议海淘

多位专家在采访中都强调,海淘奶粉更大的问题在于渠道不正规,面临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甚至是购买到完全造假的奶粉。

事实上,“海淘奶粉”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在某些电商平台上,可能有不法商家把真假海外品牌奶粉掺在一起卖,甚至直接卖假货,所谓的宣传单、小票、客服电话实际都可以作假;代购奶粉的源头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2014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澳大利亚“澳妙可”婴幼儿配方奶粉篡改产品保质期的问题。

此外,代购奶粉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选择海运方式,而且大量囤货,“洋奶粉”飘洋过海,往往历时很长,运输中潮湿度通常比较高,也会影响到奶粉的品质。

此外,还容易被忽视一个问题是,海淘产品往往都是外文,如果家长读不懂,也不咨询清楚,对配方是什么、如何食用、食用量多少、有哪些注意事项都没搞懂,凭感觉使用,也可能出现问题。

宋昆岗建议说,如果家长真的喜欢“洋奶粉”,可以选国外大品牌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其次就是选择正规进口的产品,因为监管部门对进口的商家资质要进行审核,相关产品要经海关商检合格后才允许进口。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社全媒体中心采编制作,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