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I 阿冷
排版 I 吃瓜少女孙答应
出身卑微的盛紘竟还看不起庶子?为了家族发展,他只能更注重嫡子
纵观《知否》全剧,几大家族的内部纠葛和外部争端贯穿了整个故事线,而隐藏于其中嫡庶有别的观念。
不禁使人想起了《甄嬛传》中宜修的那句“臣妾做不到”的哀呼。
宜修贵为皇后尚且摆脱不了庶出的阴影,盛紘作为一个庶子却能带动盛家的兴旺,确实不易。
但使人纳闷的是,盛紘自己是庶子出身,他为什么还会如此看重嫡庶之别呢?
盛紘从小就饱尝庶出的苦楚,他的生母春小娘因为不得宠,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也导致盛紘经常受虐挨打。
即使家中有钱,但仍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有一次几乎被打死,
这些不堪的经历都成了盛紘长大后的阴影,所以他从小立志一定要求取功名,活出个样儿来给祖先看。
在盛老太爷和春姨娘去世后,盛紘也被盛老太太过继到膝下抚养。
在盛紘去令国公府借读的第一天,他就看到了令国公府表面光鲜,内里不堪的一面。
盛紘就在心里暗暗立下了目标:要让盛家做世代清流的文人之家。
从此之后,让盛家兴旺,成为清贵之家,
就是他一辈子的理想,其他都要为这个理想让路。
成家立业后的盛紘“宠妾灭妻”,
也不过是因为林小娘家世没落,孤苦无依,让他想起了自己已经过世的母亲。
所以盛紘给林小娘最好的吃穿用度,甚至还给她一些田产铺子傍身,
给足了林小娘在盛家立足的底气。
虽然盛紘对林小娘极为宠爱,但他始终没有失了分寸,不像盛老太爷那样拎不清。
每每看到庶出的墨兰和长枫,盛紘就会想到自己无法磨灭的童年阴影,
所以他给这两个孩子和嫡出一样的待遇,享尽荣华,
但盛紘却始终没有,将带动盛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到他们身上。
盛紘心里最看重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嫡子嫡女。
其中原因,无外乎是盛紘深知,那个时代的固有观念不能轻易改变。
主母娘子王若弗虽然不可爱,但她毕竟是名门贵族嫁过来的正妻,
只有她生的嫡子女才能得到王家的扶持。
另外,正常的清贵之家一定都是嫡子女优秀,
将来才能挑起大梁,庶出子女再优秀,也会被人诟病。
像盛紘自己的发展,也是因为被嫡母过继到膝下收养,
才能以嫡子的名义去和那些清贵之家的公子一起读书。
所以饱尝庶子苦楚的盛紘,已经在心里刻下了嫡庶有别的烙印。
作为一个立志让家族兴旺的封建士大夫,他会比别人更遵从嫡庶有别的社会规律。
当嫡女如兰碰到庶子长枫,谁的社会地位会更高呢?
古代嫡庶有别,嫡子的地位高于庶子,
但古代男子也比女子受重视,那么嫡女碰到庶子,
就像剧中嫡女如兰和庶子长枫,谁的地位更高一些呢?
其实嫡庶有别,差的就是在家里的地位和财产继承权上。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骨髓,所以嫡女和庶子在婚前和婚后是两个状态。
例如盛家嫡女如兰,她未出阁时,在家里可以任性妄为,
在母亲的宠爱下,几乎口无遮拦,横冲直撞。
相比之下,长枫虽然是儿子,但因为是庶出,
所以处处还是要小心翼翼,犯错就会被揪出来狠狠批判。
但如兰出阁后,这种情况就变了。
再回娘家的如兰已经是外人身份,言谈举止自然收敛很多。
可长枫不一样,他虽然是庶子,但永远是盛家的儿子,在那个时候,儿子就是可用之材。
如果嫡子不成器的话,庶子完全可以被嫡母收养,继承家业,盛紘就是典型例子。
盛老太太就说过:“女儿是家里的娇客。”
女儿在家里再尊贵,婚后也是别人家里的人,
不但不能继承家业,也不能写进族谱。
同样是庶女出身的明兰,在娘家时即使受到祖母庇护,
也活得小心翼翼,毫无地位可言。
可她嫁到顾府后,不但变成了当家主母,
还是一个财富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小富婆。
又因为丈夫顾廷烨不仅是朝廷新贵,还承袭了爵位,
所以庶女明兰才会在盛家拥有极高的地位。
就连明兰的大姐姐华兰,都需要仰仗她的光环才能在夫家不受欺负。
哥哥长柏对她也是尤为看重,盛家老爹更是不用说了,一定是妥妥地高看。
这样看来,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需要后天努力才行。
就像盛紘提到的令国公家的嫡出公子,因为不学无术,不但没能光耀门楣,
反而把祖产败得没剩多少,但凡是个好姑娘,都不愿嫁给他们。
盛紘和明兰这对父女,通过努力能成为家族举足轻重的人,
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自带光环的嫡出名分!
盛紘和明兰都是被嫡母收养后,才有了名正言顺的努力结果。
而永昌伯爵府的庶长子,即使才华再出众,也因为庶出的身份不能继承爵位。
这样来看,古代的大户人家,庶出子女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这一点,从剧中康家的庶女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同样都是庶出,为啥康家的庶女如此卑微?是盛家的女儿有特例吗?
康家当年的地位如日中天,完全不亚于盛紘的岳丈王家,
康家世代簪缨,与那时的王家都是顶流清贵之家。
和鼎盛的康家相比,盛家当时只能算是刚脱离商贾气息的中流之家,
所以当初盛家和康家同去王家求亲时,康姨妈压根看不上盛紘,
而是一眼就看中了年轻俊俏,还家境殷实的康姨父,结果盛紘就剩到了王若弗手里。
可婚后十几年,康家和盛家的光景就有了很大差别。
康姨父喜欢风花雪月,不求上进,是典型的纨绔子弟。
他虽是进士出身,但因母亲过世在家守孝,在丁忧时和小妾生了孩子,被人弹劾得丢了官职。
然后就直接躺平摆烂,在家里弄了一屋子小妾,还生了一大群庶子庶女,祖业都快败光了,还要靠康姨妈的嫁妆来生活。
本就不是善良之辈的康姨妈,作为当家主母,
在这种情况下更不会善待,家中那些妾室所生的孩子,
想必康家的庶女的生活状况一定是很悲催了。
她们虽然生在官宦之家,但却只能给人做小妾。
像金姨娘生的庶女就被康姨妈,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王爷做了小妾。
还有庶女康兆儿,康姨妈也是想硬塞给顾廷烨,
但没有得逞,最后被盛家嫁到了宥阳老家。
即使是康姨妈亲生的嫡出女儿康允儿,也没有打上长柏的主意,
最后嫁给了盛家大房的盛长梧,大房虽然有钱,但毕竟是商贾之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康家已经是自降身份了。
反观盛家,由于盛紘和盛老夫人的苦心经营。
即使是庶女后来都嫁了个好人家。
明兰自不必说,成了诰命夫人,墨兰还攀上了伯爵府成为正妻。
盛紘不但自己好学,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点都不放松,
他给子女们请了京城里学问最高的庄老师,即使是庶女也要跟着学习。
所以,盛家庶女几乎都是拿得出手的大家闺秀。
这样看来,在官职上,康姨父没了官职,盛紘最后做到从二品,两家家世立见高下。
在教育上,盛紘尽心尽力,康姨父却连庶女长什么样子都记不住,这两点就决定了庶女的未来。
所以说,在古代,嫡庶差别很大,
能改变庶出命运的,除了家世,自己的上进和努力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