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粉拉肚子上火就别勉强喝了,乳糖不耐受换个思路不就解决了吗

婴童网

昨天喝了一杯摩卡,整个人都不好了,胸闷恶心想吐。想来想去大概最近脾胃不好,仅仅是摩卡里的一点点奶也能让我反应这么大。是的,我就是那个从小就抗拒牛奶的娃儿,我这类症状,有了个新名词叫“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据说是因为身体里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导致乳糖在肠道里不能完全分解消化而产生的肚子不舒服,腹胀、腹泻、恶心等等不良反应。婴儿刚出生时体内乳糖酶含量较高,对乳糖是耐受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的含量降低,身体就开始变得乳糖不耐受了,这个时候,也可以断奶了。

从原理上来说,身体缺乏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那就喝别的,没必要改变。而且乳糖酶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既如此,就没必要再勉强喝牛奶或奶粉了,可以选择别的食物来补充营养。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奇怪,婴儿如果出现所谓的乳糖不耐受,最普遍的就是不消化、拉肚子,大便出现奶瓣、绿便、蛋花便等,通常有下列几种建议:

吃点益生菌来帮助肠胃消化乳糖,减少奶瓣。

因为乳糖是很重要的营养成分,你不会消化,吃点帮你消化的。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治本,就好像说我肠胃弱,消化不了,那我就少吃或不吃这个啊,吃点别的呀,没必要硬要吃这个啊。而不是靠天天吃开胃药或是喝醋来帮助消化,长期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呀。

坚持一段时间,然后肠胃就慢慢适应了。

这种方法就好像“练酒量”一样,指望婴儿的肠胃自己锻炼出来。实际自身乳糖酶还是这么多,也没找到提高自身生产乳糖酶的办法,这样其实也是没法练出来的。而且,亲身经历是,并没有练出来,越长大越不耐受。。

喝无乳糖奶粉。

无乳糖奶粉,就是你不是乳糖不耐受吗,给你把乳糖去掉,这样就不会拉肚子了。当然效果是立杆见影,但是没有乳糖的奶,还是不是奶,这就是个问题了。前面有论点说乳糖是重要营养成分,不给喝了这不是舍本逐末?两种观点互相矛盾,令人茫然。

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喝牛奶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因为对牛奶蛋白不吸收,于是又有了水解蛋白奶粉,这样把牛奶蛋白分解成小分子就好吸收了。这些都是特殊配方奶粉,不同品牌的水解奶粉配方比例也不一样,又能分为适度水解蛋白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那么问题又来了,用什么配方的水解奶粉好?能保证营养不流失吗?可以一直吃吗?

需知,母乳是会适应婴儿的成长,成分会一直智能地随时调节变化的。但人工配方的奶粉,就不会那么细致地随时调节了,一直吃一种配方奶,是无法完全对应孩子生长的营养需要的。特殊配方奶粉是不可以随意使用的,更不能长期使用的,一定要谨遵医嘱。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想说,这算是跟奶粉杠上了。既然孩子吃不了奶粉,为啥还要想尽办法地给他吃奶粉?乳糖不耐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不就是吃不惯吗?吃不惯就不吃嘛。

现在不是旧社会了,过去物资短缺,牛奶是能找得到的为数不多的营养品。如今物质这么丰富,不喝奶粉可以选择的其他食物非常多。下面这个图中显示,中国有80-100%的人口都吃不惯牛奶,都有乳糖不耐症,这不是病,只是我们不适合

(世界各地乳糖不耐症人群分布图)

所以实在没必要孩子顶着拉肚子、不消化不吸收硬吃。如果吃不了奶粉,可以用其他食物来替代,特别孩子4个月以后就可以加辅食了,米粉、小米汤以及蛋黄、坚果、豆类等等都可以打成糊来吃,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但是长期的思维定势却反而让人束手束脚不知所措。

况且,乳糖不耐受只是一种解释,导致孩子喝奶粉拉肚子,上火便秘等等的原因,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乳糖不耐受。但很明显,肯定是因为肠胃功能不好。

我们试着用中医的理论体系来探究关于孩子喝牛奶拉肚子、上火等不良反应的原因,会得出另一番结论。

首先,在很多中医药的典籍里,都有对牛奶药性的记载:

牛乳,微寒。主补虚羸。——《本草经集注》

牛乳,微寒。补虚羸,止渴。——《千金翼方》

牛乳,微寒。性平。生饮令人痢,熟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牛乳,味甘,无毒。孟诜云∶ 牛乳,寒。患热风人宜服之。——《证类本草》

中国古代医书普遍认为牛奶“性寒,补虚”,并不是作为日常食用的食物,只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用的。而且因为性寒,都要煮沸,或配以性温的药材一起食用。生着喝会拉肚子,身体有热的人才适宜喝。

比如《千金药方》:“大病后不足,万病虚劳:黄牛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饥,稍稍饮之,不得过多。”

就说大病后身体虚弱,可以煎服黄牛乳,也只是“稍稍饮之,不能过多”

又比如朱丹溪的《丹溪心法》里治疗反胃的方法:“牛乳一盏,韭菜汁60g,用生姜汁15g,和匀温服。”,牛奶是要配以韭菜、生姜这类温性食物一起食用才可以的。

中国人对于怎么吃东西真的很有智慧,各种饮食搭配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深刻道理。

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纯阳体,因此可以少量补充微寒的牛乳(实际母乳也是微寒的)。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身体阳气不如婴儿时,喝寒性的牛奶会继续消耗阳气,如果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反应,就最好不要喝了,就是吃母乳此时也该断奶了。

那么根据中医的理论,小婴儿拉肚子,腹泻绿便这就很明显是身体受寒的表现,如果是吃奶粉造成的,说明奶粉对于宝宝来说过于寒凉;有的婴儿便秘上火,这通常是脾阴虚的表现,即食物过于营养,脾胃运化不了,阻滞在中焦产生燥热。如果孩子喝牛奶便秘,从中医角度来说,原理就是脾胃阴虚无法运化。类似于西医说的“牛奶蛋白分子过大,人体吸收不了”。

由于现在的牛奶奶源遍及世界各地,奶牛吃的食物,当地环境、气候和中国都存在差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人都会水土不服,何况是小婴儿了。本地的新生儿吃不惯是很正常的,那就换种别的奶粉,或者用米粉、小米汤以及杏仁、燕麦、豆类等等打成植物奶都是可行的,添加辅食以后就更多选择了。

母乳宝宝如果喝奶后也拉肚子或是便秘,那妈妈就需要调节自己的饮食了。喝母乳拉肚子说明妈妈体质比较寒,或是食物里寒凉的东西比较多,比如水果,牛奶,海鲜,冷饮等等。。。,如果吃母乳便秘,出现奶瓣,则说明妈妈体质过热有内火,或是妈妈吃了过多营养的、温性的食物,比如为了下奶哺乳期经常会吃一些大补的油腻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猪蹄、鸡汤,当归、黄芪、阿胶等等。这时候可以减清淡一点,因为宝宝也吸收不了“上火”了。同时还可以运用小儿推拿来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葫芦妈也写过很多关于小儿脾虚如何调节的文章,回复"脾虚“即可查询。

由此可见,中医对于孩子喝奶后产生的拉肚子、便秘等各种不适不是笼统的用乳糖不耐受来解释,而是完整系统地辩证分析,对症解决。母乳不耐,是可以通过妈妈的饮食和身体情况来调节解决的,让妈妈和宝宝在饮食上达到统一。如果喝奶粉不耐受,也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更多选择,不是非要喝奶粉,毕竟牛奶也并不是婴儿所需营养的最好替代。

美国责任医师协会关于每天饮用牛奶对人体各部分造成损害的文章

葫芦妈葫芦爸的育儿实践和带娃日记(hulukids),每周二、五准时分享,呵护宝宝成长。

《史上最全囤货手册》囤货清单+时间表+实际测评+产后护理+育儿精华,干货满满,搞定带娃第一年。关注头条号,私信回复“囤货”即可获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