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宝宝“初次添加奶粉”怎么办?汇总选奶粉+注意事项攻略!

婴童网

原标题:宝宝“初次添加奶粉”怎么办?汇总选奶粉+注意事项攻略!

我们后台经常收到宝妈关于“宝宝初次添加奶粉”的问题:有的新手妈妈生完宝宝发现自己母乳不足,纠结混合喂养怎么操作;有的宝妈给宝宝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要断奶开始奶粉喂养,不知道选择什么奶粉好;有的宝妈给宝宝初次添加奶粉后,由于经验不足,面临奶粉喂养的各种问题,不知道怎么应对......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并且最好能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我们建议母乳喂养。

但是总有一些妈妈在特定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或继续保持纯母乳喂养,面临着混合喂养或者奶粉喂养的问题。那么,“初次给宝宝添加奶粉”该怎么做?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初次选奶粉的新手妈妈们,一开始可能是毫无头绪的,甚至会“看见或听说别人吃什么好就选什么”,认为“价格越贵就越好”,这些都是错误的选购方式。每个宝宝的体质和喜好不同,只有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合适的奶粉才是最好的。为了避免大家初次挑选奶粉踩坑,奶粉智库为大家总结了以下选奶粉步骤与方法:

0-6个月——1段奶粉

6-12月——2段奶粉

1-3岁——3段奶粉

不同段数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根据宝宝相应月龄生长发育需求、饮食结构变化所调整营养比例的,宝妈们最好是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段位奶粉。

一款具有品牌力的奶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所以选择一款具有品牌力的奶粉是很有必要的。市面上品牌力较好的奶粉有很多,通过奶粉智库品牌库可以查看到。

奶源是奶粉的源头,是做婴儿奶粉最主要的原料,如果奶源的品质不好,是影响奶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粉中的必需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5大类,其中前面3种供能营养素的含量占比高达奶粉的90%以上;一般来说,通过国家配方注册配方奶粉,必需成分的含量都在国标规定范围内,各品牌/系列相同段位差异性比较小,只是不同品牌的含量在规定范围内有所波动,差别不大。宝爸宝妈们在考虑选择时,不必过分纠结。

可选择性成分种类很多、含量不同,而且搭配也很多,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版块。奶粉智库已为大家将这些可选择成分汇总成表,新手爸妈们在选择奶粉时可参考挑选:

经过上面几番筛选,相信宝爸宝妈已经把选择的缩小在一定范围内了,但是最终选择哪款奶粉,可能还是比较纠结,那么这时候,奶粉智库好用的“比奶粉”功能就可以出马了。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里还有一群特殊群体,比如过敏、乳糖不耐受、早产的宝宝,添加奶粉时需要选择特医食品:

1、

2、

3、

对于初次添加奶粉的家长而言,最怕的就是因为没有经验给宝宝入手了假奶粉,我们在此特别要提醒大家:

下面再教几个简单辨别奶粉真假的办法:

1、真奶粉的包装一定是完好无损,封口平整,在奶粉包装上应有清晰的印刷图案,明了详细的生产日期、产品配方和企业信息等必要的文字说明。

2、不少大品牌奶粉的包装上都具有防伪标志。消费者可通过查追溯码、物流码、商品条形码等防伪标签验明真伪。另外,提醒各位家长,建议别买“刮码奶粉”。

3、正常奶粉的颜色多呈现天然的天然乳白色、乳黄色。若奶粉暗沉无光泽,呈土黄色、褐色、灰色,颜色变化的同时有硬块,奶粉的颜色深深浅浅,不均一,那奶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经过前面选定奶粉之后,就面临着给宝宝转奶了。不论是新生儿初次添加奶粉、还是母乳不足选择混合喂养、或是母乳喂养后断奶转奶粉喂养,都是

刚开始转奶时,可以采取先给宝宝喝母乳,母乳不够时,再补充奶粉。或者,可以先一天减少一次母乳喂养,用配方奶代替。等宝宝适应数天后,再根据宝宝具体情况,采用代授法或补授法混合喂养:

补授法是每次先喂母乳,婴儿没有吃饱时再补充一定量的配方奶粉;代授法是以配方奶粉代替一次或多次母乳喂养。妈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使用哪一种方法,6个月内建议最好纯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则先母乳喂养,后补授奶粉。

母乳转奶粉一般采用隔顿转奶法:在母乳喂养时插入一两顿奶粉,逐渐增加奶粉的喂养次数,通常需要花费1-2周,直至完全适应奶粉喂养。

以宝宝每天5顿奶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以下是奶粉智库为大家汇总的转奶常见不适症状以及原因与应对方法,供参考:

宝宝初次添加奶粉,常常不会那么乖乖地接受,常常会出现不喝奶瓶、不爱奶粉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宝宝,家长不用点套路真不行。

注意根据每罐奶粉的说明进行正确冲调

宝宝冲调奶粉水

奶粉冲调后应在

不同月龄的宝宝有不同的喝水量,家长可参考下表:

给宝宝初次添加奶粉,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各位新手妈妈们能多做功课,有备无患,做到科学育儿~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文末给我们评论留言~

往期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