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国际化 进口奶粉本土化
2014年10月15日,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在黑龙江双城落成,与之配套的还有三个大、中、小型牧场,耗资约2亿元。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国华表示,雀巢大中华区要本土化,品牌迎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生产切合中国国情。在本土成立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是为了提高雀巢奶源和奶户的供应效率。
关于奶源的抢夺战一直在全球奶企间不断上演,消费者也越发重视婴儿奶粉奶源的重要性。国内乳业巨头“海淘”奶源主要是为了重建消费者信心,曲线夺回国内乳粉市场;外资品牌推行奶源本土化不仅能扩大产能、降低成本,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还能满足国内乳粉企业自建或自控奶源的政策要求。外资品牌之间的并购或联合将改变国内奶粉市场格局,致本土品牌承压。
在多位乳业专家看来,对于自有优质奶源、采取湿法工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全球奶源大战
国内乳企并购“借”奶源
2014年10月8日,中国辉山乳业与世界五大乳业巨头之一的荷兰皇家菲仕兰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2014年8月27日,贝因美宣布与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恒天然有限公司、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2014年9月23日,新西兰新莱特(光明控股)与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四川新希望营养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组建中外合资公司。
进口奶企建工厂
外资乳业在中国的布局越来越深入,雀巢2亿黑龙江建三牧场,雅培在嘉兴建厂,荷兰皇家菲仕兰则将与辉山乳业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合资企业。以达能为例,达能开始将欧洲版多美滋产品推入中国市场,经过战略调整后,旗下主力品牌可瑞康、牛栏、诺优能都已在2014年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
奶源好坏决定质量 中国没有好奶源是伪命题
奶粉的产地是决定奶粉品质好坏的重要一环。而奶源则就是乳制品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在全球黄金奶源带的大范围之内再次进行筛选,全球著名的黄金牧场所在地,大致有以下这些地区:爱尔兰、新西兰、荷兰、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虽和全球奶源的地理位置有差距,但中国的奶源带也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北纬40度——47度)。中国黄金奶源带:内蒙古、新疆、东北、河北、四川、济南被总称为“六大黄金奶源带”。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企业在出了问题后怪中国奶不好?一项来自内蒙古牧区的调查发现,目前这里的不少养殖小区仅实现了集中养殖和集中挤奶,但是达不到养殖小区要求的“六个统一”(统一管理、供料、防疫、配种、挤奶、销售)标准,事实上沦为“集中化散养”。现在很多养殖小区并未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尽管中国奶农现在能够接受越来越多的专业培训,但是与美国的奶牛养殖相比,中国奶农的饲养方式依然落后至少数十年。
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指出,恰恰因为在奶源上存在暂时的“短板”效应,中国乳企更应该狠练“内功”,用世界最严的标准抓生产质量、抓企业管理,如借“乳源差”来“撒娇”而频出质量问题,就非常愚蠢了。
抢占奶源这盘棋怎么下初衷系共赢
其实不必纠结是本土化好还是国际化好,以前阵子贝因美和恒天然的联姻这个事件就可以看出个大概。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难兄难弟抱团取暖”案例。恒天然方面称,收购贝因美20%的股份一旦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收购位于恒天然在澳大利亚的达润工厂。恒天然全球首席执行官西奥·史必根斯(TheoSpierings)表示,双方将开放各自的渠道,为目标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贝因美婴童食品有公司董事长王振泰则表示:“双方合作令贝因美在实现其成为全球性婴童食品品牌的愿景目标中迈出坚实的一步,通过双方合作,我们将共同打造具备全球优势、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不断满足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对优质、先进的营养产品日益增长的的需求。
您要问了,那雀巢、雅培等企业都在中国建奶厂也没有所谓的“难兄难弟”啊。本质就在于他们没有贝因美、恒天然那么“难”。雀巢公司,由亨利·雀巢(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办,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韦威 (Vevey),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而就雅培的一个事件举例:《财富》杂志公布了2014年度“最受尊敬企业”榜单,雅培位列全球医疗产品和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名。这是雅培第30年荣登《财富》杂志“最受尊敬企业”榜单。
而对于国产企业小中型规模的会默默选择合资并购来开拓国际市场,因为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只有国外的奶源才是最好的,如果再有实力就直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真正的走出去,这样其实不是为了抢占奶源,而是抢占中国消费者那颗日渐“崇洋”的心。
进口奶企会不会对“中国特供” 进口奶粉还“洋”吗?
以雅培奶粉为例,雅培大中国区总经理包罗杰先生在武汉的2012年中期的某媒体见面会上透露,雅培将投资2亿美元左右在浙江嘉兴建厂,嘉兴工厂除了生产雅培奶粉部分产品外,还会增加一些更适合中国市场的婴幼儿奶粉产品。这让很多经受了“中国特供”奶粉产品的消费者心存疑虑。
中国素有“世界代工厂”的名称,无数产品在中国生产好后贴上外国品牌销往全球各地。但有一样商品反其道而行之——婴儿奶粉。家有婴孩的父母都会发现,超市和母婴店里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进口品牌奶粉外,经常会有标志着新西兰、澳洲或欧洲进口的小品牌婴儿奶粉。促销人员解释这些品牌是有机的或是特殊配方,在国外也比较小众,但绝对高端洋气上档次。实际上,这些大多是专供中国的贴牌洋奶粉,由中国企业出资,从奶源采集到包装全权委托外国公司,中国商家只负责在国外注册个洋名字品牌和报关进口。
纽瑞滋、德露滋、康维多、贝贝颂、百立乐、培芝、荷兰朵、金奇仕、倍爱、新怡……一长串的洋名字都是这种贴牌奶粉。要说这些是假洋品牌,也不完全准确,它们确实是在外国注册的品牌,也在国外生产,如果严格按照当地的奶粉质量标准生产,安全是有保障的。只是在原产国的商店里买不到这些奶粉,只“特供”中国。
质检总局: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通报8月份不合格进境食品名单,来自德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国的七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进境口岸抽检不合格,涉及贝贝善、贝倍妙、法瑞康、乐爱朵和爱思思五个品牌。这已经不是洋奶粉首次登上“黑榜”了。“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七成市场,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之后大量洋奶粉纷纷涌入。”在超市从事多年奶粉销售的王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国内洋奶粉只有惠氏等寥寥几种,且多以婴幼儿配方奶为主,三聚氰胺事件后,大量洋品牌涌入中国。
育儿知识、早教资源、教养智慧、亲子阅读,父母掌握一点,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讨无止境,让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微信名:个性育儿
微信公众号:gexingyuer(长按复制去微信公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