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奶粉于7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这是其第二次冲关港股IPO,上一次是2017年,从其招股书可以看出,这次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
国产奶粉龙头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8年,飞鹤奶粉的营收分别为37.24亿元、58.87亿元、103.92亿元,成为首家实现百亿营收的国产奶粉生产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4.06亿元、11.60亿元、22.42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短短3年时间,其净利润翻了6倍,可谓是增长迅猛。
飞鹤的高增速主要来自其高端产品,2016-2018财年,公司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5.86、37.95、66.58亿元,分别占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总收入的49.9%、70.1%、72.4%。
在其高端产品中,星飞帆、臻稚有机这两款超高端产品是明星。2018年,星飞帆、臻稚有机分别实现收入51.08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星飞帆的销售额占其总收入的49.2%,贡献了半壁江山。
从其天猫官网可以看出,星飞帆1段的价格为368一罐(700g),这个价格堪比合资奶粉美素佳儿、雀巢能恩都要贵不少。雀巢能恩1段天猫价格是315元/800g;美素佳儿则是268元/900g。为什么这么贵?因为其标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更含有OPO结构脂。
高端产品带来了更高的毛利率,2018年高端产品的毛利率为76.5%,相比普通产品的62.7%高出不少。在高端产品策略的带动下,飞鹤的整体毛利率水平逐年提高,2018财年的毛利率为67.5%,而2016-2017年的毛利率仅为54.6%、64.4%。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总值为2450亿元,飞鹤在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集团中的市场份额高达15.6%,排名第一,奠定了国产奶粉龙头的地位;在全国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7.3%。
飞鹤主要实行经销商制度,定价高,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有动力推动销售增长,因此飞鹤的经营现金流非常健康,2016-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29亿元、22.06亿元和31.21亿元,2018年净现比达到1.39,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实现高增长的原因
为什么近两年飞鹤奶粉突飞猛进?因为上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中有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有公司策略的到位。
国家政策方面,2016年10月1日,《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于国内外奶粉品牌及其配方开始实施注册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品牌不予通过。注册制实施后,很多小品牌被淘汰,而获注册的知名企业则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提高。
飞鹤这样的国产奶粉品牌中的佼佼者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中观层面,由于2016年开始放开二胎,使得新生儿数量出现大幅增长,2016年新出生人口数为1786万人,相比2015年的1655万增加了7.92%。
另外,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使得婴幼儿奶粉销售逐年增长,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零售价值高达2450亿元,同比增长14.4%。
而公司策略层面,契合当下的消费升级趋势,主推超高端产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8年,高端细分市场(包括超高端及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零售价值为929亿元,占比37.9%;相比2014年353亿元的零售价值和22%的市场份额,整个高端细分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7.3%,在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表现突出。
能否成为国产奶粉的脊梁?
国产奶粉曾经因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而在中国妈妈群中失去了信任,如今已经实现了名利双收的飞鹤能否帮国产奶粉扳回一局,重新成为中国妈妈的首选呢?
答案是任重而道远。
首先,奶粉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而飞鹤旗下附属的长春飞鹤曾爆出过奶粉质量问题。
2014年2月,飞鹤投资关山乳液拓展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2015年6月,关山乳业被国家食品与药物监管局查出,其生产的五批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未达标,有2批含有过量硝酸盐及3批含有不足量的硒。关山乳业停产,已售出的瑕疵产品也被召回。
2016年12月,飞鹤以8400万元出售关山乳业。虽然出事的并不是飞鹤总部,但该事件对飞鹤来说依然是个污点,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知名度方面,飞鹤奶粉目前的知名度相比国外品牌还是略逊一筹,还需要投入高额广告支出来增加知名度,其渠道也还在铺设当中,在华南等地区近乎空白;
2016-2018年,飞鹤的銷售费用额分别为13.7亿元、21.39亿元和36.61亿元,占其总营收的比例高达36.79%、36.33%和35.2%。飞鹤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巨额的营销支出。
未来有望通过提高线上销售比例来破局,2016-2018年,飞鹤的线上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占乳制品总营收的3.2%、6.5%、11.1%。
虽然线上销售额有所增长,但飞鹤主要还是依赖经销商。截至2019年3月31日,飞鹤在全国有1700名经销商,覆盖了9.2万个零售点。
就市场分布而言,飞鹤的市场主要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力还很小。2018年飞鹤在北京的销售额为1.95亿元,尚可称得上有一席之地,但在上海的销售额则不到千万,说明飞鹤要获得中产阶层的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一直销售团队以开拓华南市场,其它的途径看不到,光看广告,5月飞鹤上了电梯海报广告刊例花费前十品牌榜,同比增幅在42.4%。
广告投入能带来多少收入增长,并不好说,毕竟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群体认知程度较高,眼光更为挑剔,对奶粉也更加“崇洋媚外”,飞鹤想杀出一片天地难度较大。未来的空间不好说,关键看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情况。
再次,飞鹤获得较高额的政府补助,使得其增长带有一定水分。2016-2018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81亿元、2.53亿元、4.12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69.21%、21.81%、18.38%。未来如果政府停止补助,对公司的业绩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
最后,研发投入尚不能支持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据公司招股书称,飞鹤是国内唯一一家参加国家863计划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商,其实是很早之前参与的一个国家863计划的一个研究课题,要说飞鹤奶粉的科技含量有多少,关键还是看研发投入。
2016-2017年,飞鹤的研发支出仅有1380万元、1470万元,而同期新希望的研发支出高达4453.21万元和7898.65万元,贝因美的研发支出也高达4452.62万元和4031万元。
研发支出少也使得飞鹤颇受诟病,因此2018年飞鹤搞研发突击,研发投入一下子飙升到了10889万元,但研发投入容易,出成果难,主要看积累。因此,前些年过少的投入也使得公司未来的前景比较看淡。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