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9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共计进口34.55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欧盟国家奶粉占据71.6%、澳新国家占据23.8%。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有不少代购在朋友圈发说,海外奶粉工厂、物流都停摆了,进口奶粉即将断货,让宝妈们尽早囤宝宝口粮,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育儿群里日常两问:要不要囤货?会不会涨价?
私人代购渠道必然受到影响
早在3月初,进口奶粉进入中国的时间就开始延迟,新西兰飞中国航班从之前的每周20个锐减至3个,有能力和实力拿下比平时翻了好几倍运输价格的航空舱位的,只有大型乳企。
有代购表示,现在海外清关、国内入关的时间都比以往多得多,有2月初发回国的大件现在还在路上。从物流资源、清关排期的角度考虑,品牌方一定会先供应大宗正规渠道,所以代购必然会产生货源紧张的情况。
正规渠道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当然进口奶粉品牌缺货的一定有,但一般都是仅通过代购、直邮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小品牌。大品牌的应急机制较成熟,可以在第一时间调整供应链体制,保障对中国市场的供应。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大企业的供应保障体系是没问题的,可能成本会有一些压力,但是从整个供应来看是问题不大的。”
因此,笔者特别走访了几家知名乳企负责人,了解近期进口奶粉供应和价格情况。
澳优乳业表示,公司于国内疫情爆发初期已积极与海外工厂提前沟通,安排中国产品提早生产,同步紧急安排检测,压缩放行周期。目前海外工厂生产也一切照常进行,以保障市场产品供应,全部订单均实现如期发货,近期还有澳优的中欧专列一直在发行。
达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跨境电商产品的及时供应,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的供应链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增加空运。”该集团临港和南沙两个承担全国线上线下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的仓库,已于两个月前就恢复正常运作。
新西兰铂衡多儿童奶粉总经理表示,在新西兰疫情未开始之前,便与工厂协调提前排期生产,并引入第三方进行双重安全监测,因此原定4月中旬抵达国内的铂衡多儿童奶粉,在报关环节中获得了“特批进口”待遇,第一批产品已于3月底运达,保障了孩子们开学季的营养需求,不会断货涨价。
伊利集团坦言,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对国际供应链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原辅料及成品海运周期延迟,同时,由于国际供应链响应时间较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伊利的工厂通过原辅料海运转空运、加班生产、产品转港发运等方式,以此加快供应节奏。
稳定心态,不必囤货
新西兰铂衡多工厂生产场景
行业人士提醒,“作为民生产品,国外政府对奶粉工厂关闭的可能性甚小,基本都能保证正常生产。”进口奶粉短期内看起来“紧俏”,但由于大品牌自身的应急机制比较成熟,因此近期网传的涨价、断货很可能是微商看准顾客囤货心态趁机提价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