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消息:雅培公司表示,“过去数年,我们在中国大陆快速变化的市场上参与了激烈的竞争。然而,消费者对婴幼儿以及儿童营养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未来一年内将与各相关方合作,逐步停止婴幼儿及儿童营养产品业务,仅保留跨境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雅培由华莱士·C·雅培博士于188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办,最初是一家小药厂,上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收购营养品巨头M&R Dietetics,借此获得畅销婴儿配方奶粉Similac的生产经营权,一举成为营养品行业龙头。
时至今日,公司业务涵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13,000名员工,曾连续多年入选《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榜单。去年实现营收430.75亿美元,净利润70.71亿美元,排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25位。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雅培就在中国开展业务,1988年在浙江宁波正式创建首个子公司。经过三十余年耕耘,建立了1个总部(上海)、16个办事处、4家工厂和2个研发中心,员工超过6000名,已连续十一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认证。营养品是最主要的业务板块之一,旗下产品包含菁挚、恩美力、亲护、喜康宝、小安素等多个品牌。
时间回到08年,国产奶粉遭遇信任危机,一大批本土品牌纷纷倒下。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等“洋奶粉”抓住机会,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往后发展,斥资2亿,在广州收购新西兰企业恒天然的工厂。2014年又斥资2.3亿美元在浙江嘉兴建立奶粉工厂,这是雅培在我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其全球医学营养品和婴幼儿配方产品生产供应网络的重要组成。
彼时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前四名全部是外资品牌。第三方机构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雅培排名一度仅次于雀巢,菁智产品更是占据国内有机奶粉市场七成份额。但从2017年开始,其市场份额(按奶粉零售额计算)持续下跌,从5.4%缩水至3%,无论是稳住一二线市场、还是推进三四线市场都不是很成功。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04亿美元,净利润14.3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4.8%和31.7%。其中,营养品业务同比下滑14.9%至17.95亿美元,是四大业务中跌幅最大的板块。除去外汇影响,前三个季度全球婴儿营养品销量同比下跌4.6个百分点,国际业务销售收入“受到中国充满挑战的市场情况”影响。
雅培奶粉沦落到这般田地,一方面是自身原因,今年10月就主动召回一些批次的婴儿配方产品和儿童配方产品,因为存在变质风险。多次在食品安全方面“跌跟头”,让品牌声誉一再受到打击。与此同时,2018年至今多次因广告违规被罚,累计金额超过1147万元。
另一方面,风水轮流转,国产品牌开始崛起,占比超过一半。2022年奶粉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飞鹤(20.4%)、伊利/澳优(14.4%)、达能(12%)、雀巢/惠氏(10%)和君乐宝(7.5%)。遭到挑战的外资奶粉企业,并不止雅培一家。美赞臣和蜜儿乐儿在华公司已经出售,菲仕兰则放弃此前针对低线城市推出的子母牌奶粉。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雅培中国市场的整个婴幼儿业务大概有10多亿元,相比于其他更赚钱的业务,确实有些“鸡肋”,及时止损也在意料之中,公司早已将目光瞄准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医学营养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