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叛离”大品牌,除了销量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经销商的生意在被品牌跨界逐渐毁掉!!
跨界品牌超乎寻常的破坏力!
相比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跨界品牌有着更强的破坏力。
中小企业的产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为了吸引经销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而大品牌的跨界往往是借助品牌本身的渠道力量,对经销商并没有太大的支持,反而以品牌的大势给经销商更大的压力。
其次,面对大品牌推广跨界产品,经销商没有多余的选择,为了更好的合作,只能推广。而当品牌认为产品没有发展的时候,果断砍掉,经销商投入的努力和已经开发的市场完全白费力。
大多数经销商都在忍痛用老产品的利润在贴补新产品的损失,有苦无处诉说。经济命脉被把持,经销商只能忍气吞声,“被动”的和厂家合作。
第三、大多数厂家的跨界,已经超出了本身产品的渠道与经销商本身的渠道也是背驰的。但是,在高压之下,经销商只能被动的开发新的渠道。完全打乱经销商本身的经营,而且往往这种经营最后因为产品衰落而成为经销商负担。不仅赚不到钱,而且留下不好的名声。
第四、厂家跨界本身有风险,在把力气放到新产品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老产品。品牌认识的颠覆,市场认识混乱,负面爆发等等拖累经销商原本业务的进行,增加发展的难度。
……
品牌跨界到底时好时坏,有着很多的未知因素。但是,一旦开始,就是给经销商从利润、渠道、市场等各个层面上的打击。这样的破坏力远超想象,甚至比外部的破坏要来的更大。
跨界的企业们!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厂家想要跨界呢?
其一、老品类已经发展到极致,利润有限已经很难有突破了,只能从新品类上找机会。
其二、被市场倒逼着跨界,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更好的报表利润,更好的报表,开发新产品冲销量、冲利润。
其三、增加影响度,想要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在新的领域内影响新的消费者。
其四、看到别人成功了,更一个风。
说是为了利润,为了名气,其实很多厂家就是在跟风而已。在过去,大厂家依靠本身的实力,看到别人的产品成功了,想要取而代之,开发产品快速占据市场,是跟风。
现在,看到别的品牌跨界产品成功,也想要跟风,用自己的影响力获利。
但是,跨界成功的品牌有几个?跨界成功的产品有几个?
跨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失败的案例一把把,但是更多人还是想到成功的案例,总觉的有一点希望。不过,成功的也并没有那么的美好。近两年成功的茶π,销量出众,但是相对于主业不到一个零头,影响有限。
一个成功的案例,让经销商赚到的有多少?但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毁掉的就是无数经销商一年甚至几年的苦心经营。
被整垮的市场!
跨界之“恶”不仅在于对经销商和品牌本身的影响,更深入到对整个品类的影响。无论跨界成功与失败,最终都将消耗整个品类的积累。
近两年火了的山楂汁,不少企业也借助东风推出山楂汁品类,大有又一个大品类崛起的机会。但是背后是火爆之后,整个品类开始冷却,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
看到发展机遇进而参与进入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多数跨界的产品更像是“玩票儿”的性质,很少能够做到专注。
而他们用行动在短时间之内把品类带火了,但是又没有深入货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整个品类就陷入了死胡同之中。
一个品类的成长需要多长的时间?
任何一个品类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品类想要发展起来需要的是专注的企业,专注的发展,真正引领行业。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想要做个产品,借助一下东风,就能做大的。
从2013年寒冬到来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越不像自己了。把精力盯在别人的领域,而忘记了对自己领域的深耕。从别人的碗里抢一口吃的,就能养活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