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亿 " 伊利(600887.SH)刷新了自己的纪录,2022 年营收超 1200 亿元,增长过百亿。
财报一出,股价也一改低迷状态。4 月 28 日盘中,伊利涨幅一度接近 8%,最终当日收盘价 29.56 元,上涨 6.33%。
千亿稳定,阶段目标现已达成,伊利下一站在哪里?
大方向来看,伊利计划 "2025 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2030 年登顶全球乳业之首 ",在微观层面则是冲击 2023 年 1300 亿关卡,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基本盘稳固
4 月 27 日晚间,伊利发布 2022 年财报,实现总营收 1231.71 亿元,同比增长 11.37%;净利润 93.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71%。伊利在公告中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本期产品结构优化,销售价格变动以及子公司合并澳优乳业所致。
同时,伊利披露 2023 年一季度数据,营收 333.28 亿元,同比增长 7.81%;净利润 36.15 亿元,同比增长 2.73%。
或许是业绩破纪录使伊利信心大增,伊利计划 2023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355 亿元,利润总额 125 亿元。不仅如此,在 4 月 28 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伊利重申 2025 年 9%-10% 的利润率目标。
伊利表示,即便存在行业波动的风险,也会保证至少达到 9% 的利润率水平,并将在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持续复苏的基础上,朝着更好的利润率水平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财报显示拟分红 66.31 亿元,分红比例高达 70.31%。伊利自 1996 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 23 次,分红总额达 432.2 亿元。
" 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增强的背景下,伊利是营收、净利保持稳健双增长的综合型规模乳企,扛住了‘压力测试’,其业绩增长的韧性和抗风险性可见一斑。" 有乳制品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从业务来看,液态奶作为伊利的基石业务,2022 年营收达 849.26 亿元,整体市场零售额份额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具体来看,金典有机业务快速增长,安慕希系列产品在常温酸奶细分市场中的零售额份额较 2021 年提升了 0.6 个百分点。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凭借消费高频、长生命周期、可向上升级等特性,伊利基石业务液态奶已形成深厚全产业链壁垒。
市场份额虽稳居第一,但是液态奶市场或进入瓶颈期。数据显示,伊利液态奶营业收入在 2022 年只增长 0.02%。这样增长放缓的现象在蒙牛身上也有出现,2022 年蒙牛液态奶收入同比增长 2.3% 至 782.69 亿元。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未来两年行业将会呈现出阶段性饱和状态,除冰品、成人奶粉、儿童奶粉、烘焙、奶酪这些新兴业务外,其他品类都会呈下滑的态势。"
如国内乳品企业最为擅长的常温乳品,在国内乳制品行业中的地位不容动摇,但是近年来众企业不断挖掘,逐渐显露疲态。
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常温白奶、酸奶都已经不在发展高峰期,UHT 奶这几年还是有一点点的增长,但是增长已经很缓慢。
山西证券分析师认为,2022 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反复、物流受阻等影响下,伊利液奶业绩短期承压,疫情管控优化后,经销商信心有所恢复,液态奶需求逐步复苏,第四季度整体实现正增长。受春节错期、需求复苏疲软影响,2023 一季度液态奶增长承压,奶粉业务部分大区微调节奏,整体保持良好增长。展望 2023 年,随着消费场景和消费力的逐步恢复,叠加去年二季度之后低基数背景,预计伊利业绩将呈现逐季改善趋势。
新增长极
万丈高楼平地起,液态奶的稳固使伊利有时间着眼未来。
2022 年,伊利加速推进高毛利品类产品布局,以奶粉、奶酪为核心的 " 第二增长曲线 " 驱动业绩。
数据显示,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62.6 亿元,同比增长 62.01%。
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 12.4%,为细分市场第二;成人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 25.3%,位列细分市场第一。
伊利于去年并表澳优,进一步强化在奶粉领域的实力。婴配粉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人口出生率的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婴配粉的生意难度上升,龙头奶粉品牌也在 2022 年受挫。即便新国标、二次配方注册可有助于提升龙头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强强对话,厮杀或将更为激烈。
某奶粉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 伊利 2022 年增长本质来说是收购澳优后的并表,澳优的业绩短时间来说起量有些困难,其中牛奶粉可能难度更大一些,基本上是羊奶粉支撑澳优。"
新兴品类上,伊利的奶酪业务终端市场零售额份额比 2021 年提升了 3.5 个百分点。伊利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通过产品创新及渠道快速渗透,增速在规模以上品牌中稳居第一," 此外,伊利在奶酪业务上还有很多创新储备,这能够使其在奶酪业务上走得更远。"
奶酪吸引着数不清的乳企、资本,短短几年时间奶酪企业如雨后春笋。伊利则是此前投资设立伊家好奶酪公司,后又有收购百吉福的传闻。近期,百吉福品牌主体邦士(天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杨巍变更为 WENXIAN PAN。
有知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 潘文娴是伊利的前高管,现在已经不在伊利,具体是否代表伊利并不清楚。伊利和百吉福还在谈判,百吉福的要价过高。百吉福近年来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市场份额从最初的 80% 下降到 20% 左右,所以百吉福也想有棵大树。"
对于收购事宜,伊利方面此前称未收到相关信息。
冷饮,产品属性从防暑降温转向休闲食品,属性的转变也使其成为乳品中的黑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都在加速进入到这条赛道。
截至 2022 年末,伊利冷饮业务营业收入 95.6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3.61%。
产品 " 新老搭配 ",结构完整,品牌营销层面也不得有失,尤其是近年来成为乳品企业心头好的体育营销,如世界杯、冬运会期间的流量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日前,伊利成为 2023 FIBA 篮球世界杯全球合作伙伴,此次与国际篮联达成合作成为篮球世界杯的合作伙伴,延续了伊利篮球战略的布局。至此,伊利不仅在国内完成了多级别、多场景、多年龄段的篮球布局,也将在国际篮球舞台上实现新的破局。
产品、营销构建了伊利立体的 " 作战方案 ",也是为 2023 年营业总收入 1355 亿元做铺垫。
有不愿具名的乳业人士向记者指出," 常温、酸奶增长乏力,澳优也面临增长难题,所以在未来两年伊利的营收、利润可能会出现放缓的现象,未来还想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就需要通过收购。"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