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淼】4月1日愚人节的前一天,一则题为“可瑞康奶粉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理由只有一个”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该文将可瑞康奶粉退出中国市场的理由归结为“代理商进了1吨的奶粉,结果卖出了10吨的销量”, 一种中国国内的“洋奶粉”都是假奶粉的气氛充斥整篇文章,文章配图强调这是新西兰当地媒体“Business(商业新闻)今日头条”。但《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找到这幅配图的报纸原文发现,通篇没有一个地方提到“假奶粉”。
这幅配图的报纸原文是《新西兰先驱报》“财经版”3月30日的文章。文章作者是克里斯托弗•亚当斯,文章主要分析作为世界知名的奶粉品牌可瑞康为什么会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是几年前新西兰发生的一起“毒奶粉乌龙事件”。2013年,新西兰第一大乳业生产商恒天然集团爆出其奶粉原料38吨乳清蛋白被污染,虽然事后调查证明,恒天然奶粉并没有被污染,这件事情只是一个“乌龙”,但这起事件令多个与恒天然合作的奶粉企业遭受重创,可瑞康母公司法国达能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达能集团不得不在全球8个国家召回大量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的乳制品。其中,可瑞康和多美滋2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市场受到重创。达能集团在2015年底将亏损的多美滋品牌出售给中国乳制品生产商雅士利公司。今年3月21日,达能宣布可瑞康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退出中国市场。达能集团的发言人表示将在中国专注于推广2个国际配方品牌奶粉:诺优能和爱他美。
达能集团一直认为是恒天然集团的负面报道,让达能旗下的可瑞康和多美滋品牌在中国市场“躺枪”。为此,达能集团取消了与恒天然集团的供货协议,并以恒天然集团违反“公平贸易法”为由对其提起10亿新西兰元(约合42亿人民币)的巨额索赔案。
实际上,可瑞康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败走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占据了两国高达46%的市场份额。仅在2015年,可瑞康就实现了在澳大利亚46%和在新西兰16%的高速增长。
在整篇文章中,克里斯托弗仅用了2小段文字介绍可瑞康奶粉进入中国的渠道,即同时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渠道在中国有销售,“除了达能集团的直接出口外,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可瑞康奶粉是在新西兰当地超市购买,之后通过所谓的“灰色渠道”进入中国。”不过,作者紧接着引用了一位匿名的乳制品行业内人士在2013年11月向《新西兰先驱报》提供的信息:因为(恒天然集团)的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可瑞康在中国的市场正在萎缩,不少奥克兰的非官方渠道(奶粉)出口商都已经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