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通过跨境电商出售过期或已销毁奶粉的事例屡见不鲜。12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了“2016年10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乐博雅、玛米力、澳纽可、贝瑞可等四个进口奶粉品牌上榜,按照规定未予准入的食品现都已依法做了退货或销毁处理,但记者登录京东、天猫等跨境购平台发现未予准入产品批次仍有售卖。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12月30日电(记者 周子荑)继央视抽查海淘奶粉40%不合格之后,一则京东平台仍售已销毁奶粉的新闻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近日,海淀法院网刊发了一篇名为《网购买到销毁进口奶粉,消费者诉销售商10倍索赔》的文章,爆出了京东等跨境购平台销售奶粉的乱象。
文章显示,消费者徐先生在京东618促销日购买了北京百惠隆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德国原装进口乐爱朵2段奶粉,7月20日,徐先生发现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8月下令销毁这批奶粉,于是他将北京百惠隆贸易有限公司、江西华欧中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货款15939元,并索赔10倍赔偿,京东承担连带责任。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跨境电商出售过期或已销毁奶粉的事例屡见不鲜。12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了“2016年10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乐博雅、玛米力、澳纽可、贝瑞可等四个进口奶粉品牌上榜,按照规定未予准入的食品现都已依法做了退货或销毁处理,但记者登录京东、天猫等跨境购平台发现未予准入产品批次仍有售卖。
三元乳业相关负责人吴松航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跨境电商可追溯性不强,存在采用过期奶粉重新分装,以及通过回收空桶,装进其他奶粉,冒充名牌的情况,这样的奶粉,会危害到宝宝身体健康。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奶粉问题很严重,第一是销售过期奶粉,很多线下销售不好的奶粉或者即将过期的奶粉走私到越南、东南亚等国家,重新生产包装再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入国内,第二是假冒大品牌奶粉致使平台上有很多伪劣产品。
确实,跨境电商渠道奶粉质量问题严重。7月29日,央视《消费主张》栏目通过各种跨境电商渠道共购买了7个国家19个品牌的1段婴儿配方奶粉,检测的结果显示有42.1%的样品不合格,存在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
而跨境电商质量问题频出的背后是其产品未经过企业的授权。康宝瑞在中国的总经销商南京艾尔优先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公司是康宝瑞产品在中国唯一的代理机构,公司内部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通过网络销售,有个别经销商通过天猫、京东等网络形式销售是未经公司授权的,一经查出都会严厉制裁。此外,她还表示,海淘的英文版康宝瑞产品不在公司管控范围的,因为来源渠道不明,公司对海淘产品很难考证,因此没有售后保障。
此外,跨境购奶粉问题频出的根源是这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奶粉并没有经过我国正规的检验。资料显示,跨境电商海淘购买的奶粉有两种进入中国的渠道,一种是保税仓备货形式,一种是海外直邮集货模式。两种模式进来的奶粉都没有中文标签,并非按照中国国标生产。保税仓模式的产品商检部门也会进行抽检,但是仅仅检测致病菌,却不要求提供原产国证书,即对产品原产地真伪不做鉴定;而海外直邮的产品,只存在可能要被抽到缴纳10%行邮税的风险,没有其他任何质量检测环节。
正是跨境电商渠道产品的检验缺乏使得一大批不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流入中国市场。吴松航表示,跨境奶粉是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执行的是符合当地法规要求的配方标准,在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上,不符合中国宝宝的体质发育要求,容易引起宝宝便秘、过敏等问题。在钙磷比配方及一些微量元素配比上,与中国宝宝体质发育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容易导致宝宝缺钙等问题。
但是奶粉新政的实施对于跨境电商奶粉进口环境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吴松航介绍说,奶粉注册制新政完全实施后,对于海外生产的品牌做了更好的规范,外资奶粉总在中国管理部门备案的才能实施进口,这有利于约束跨境电商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