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作为A股市场上的白马蓝筹大盘股,名声很高,过去的股价表现也给投资者取得了不小的投资回报,可谓名利双收。但是投资股票,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面向未来,伊利股份还值得投资吗?投资价值还大吗?
这就要回答三个问题:
1、未来还会有多少人喝牛奶?
2、未来喝牛奶的人会有多少选择伊利?
3、未来伊利能否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
这三个问题几乎就涵盖了研究企业基本面的三个方面:行业空间、企业竞争格局、公司经营。
一、先看第一个,未来还有多少人喝牛奶?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奶类消费量5867万吨,同比减少1.7%,人均消费量同比减少0.7kg,仅次于2021年。这数据看起来没有概念,作者来拆解一下。假设按照6000万吨牛奶消耗量,一瓶牛奶250克,那大约全年消耗6000*10000*1000*1000/250=2400亿瓶。折算到每天为2400/360=6.7亿瓶。也即是说,10个人里面至少有5个人一天喝一瓶牛奶,之前的文章也估算过,五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是喝的伊利。这跟伊利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是可以匹配上的。
先不说14亿人口中有6亿是农民,几乎没有喝奶的习惯,剩下的城里人,在作者的印象里,每人每天喝一包牛奶的情况也不多。在国内的概念里,如果需要补充营养,比如老人和小孩,一般会保证一天一个鸡蛋和一包牛奶,而其他人群似乎还没有这种习惯和必要。现在这个消耗量显然不小了,头部企业伊利和蒙牛的销售量已经很大了。想要继续扩大销量,就要人人喝奶,天天喝奶,这种情况恐怕很难实现。至少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国内变成西方的早餐习惯,每天起来喝一杯奶,吃一片面包之类的。
所以未来还有多少人喝牛奶呢?答案是新增人群很少了,只能靠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增加了。也即未来的销售增长,大致会与GDP的增长持平,增长率在5%左右。2023年杀牛倒奶事件,意味着出现了局部的供过于求,不知道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还是牛奶消费的拐点。有待继续观察。
二、为什么要喝伊利?
这个问题在过去是很好回答的,因为消费者只能买到伊利,所以喝奶就买伊利。印象里作者去商店和超市买牛奶,能看到的就只有蒙牛和伊利。想买别的,也没得选。这就是伊利的渠道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牢不可破或者不可复制的,蒙牛就顺利地复制了伊利的渠道优势。你能看到伊利的地方,也能看到蒙牛。
渠道优势可以用来巩固阵地,但无法有效扩张。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还要用其他方法把竞争对手打败。比如更优质的产品、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体验等。目前看伊利仍然能保持20%以上的市场老大地位,还没有挑战者可以侵占伊利的地盘。所以,未来喝牛奶还是会从伊利和蒙牛中选择。
三、伊利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
这个看起来也很难。伊利采用的是拓展其他产品、扩大市场规模、并购等途径来发展,似乎在创新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没有太大的兴趣。最新的常温酸奶产品还是光明创新的,作为乳业老大,应该感到尴尬。虽然伊利和蒙牛后来靠着抄袭,逆势占领市场,但可见乳业老大老二都是什么货色。
不能否认营销、渠道等对企业的贡献,但最终的发展还是来自于产品创新和成本降低。只有企业生产出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对社会才有价值。
综上所述,伊利股份目前看是一个不好也不坏的投资标的,可以获得普通的收益率,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似乎比较困难。